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铜制品锈蚀 B. 火柴燃烧 C. 木材做桌椅 D. 铁矿石炼铁

【答案】C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铜制品锈蚀火柴燃烧铁矿石炼铁都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木材做桌椅,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测定某纯碱(Na2CO3)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6g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稀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03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胶头滴管使用完平放在实验台上

B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水平

C用托盘天平称取250g食盐

D加热固体时试管口须略向下倾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反应中,当16g X与一定质量的Y完全反应后,生成R的质量为44g,且反应后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

A23:9 B16:9 C32:9 D46: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取三等份的某物质X,分别加入到足量的酚酞试液、NH4Cl溶液、Na2CO3溶液中,振荡,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该物质X是

加入物质

酚酞试液

NH4Cl溶液

Na2CO3溶液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无明显变化

A. 稀盐酸 B. BaCl2溶液 C. Ca(OH)2溶液 D. 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只有一种分子构成

B

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C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构成它们的微粒种类不同

D

氢氧化钾。氢氧化钠都具有碱性

在水中均能解离出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据报道,“毒淀粉”是在淀粉中添加了大量对人体有害的马来酸(),是一种无色晶体,能溶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马来酸是由12个原子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B. 马来酸中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 马来酸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 马来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双氧水 B. 铁锈 C. 冰水 D. 石灰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铁、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铜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氯化铜“队员”发球,“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D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有效进攻。传接球“队员”间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必须能相互反应,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

 (友情提示:图示中连线间物质相互反应)

(1)已知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D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名称是____

(2)B位置“队员”所代表的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连线④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线①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______反应;

(4)为实现“快速进攻”,氯化铜除传球给A位置“队员”外,还能直接传球给____“队员”(填物质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