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

B.相对原子质量:乙>>

C.金属活动性:乙>>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

【答案】B

【解析】

A、根据图象分析生成氢气的质量;
B、根据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可知一定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分析;
C、根据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较多(即反应剧烈)的金属活动性较强,结合产生氢气的关系图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取决于消耗的硫酸的质量。

A、根据图像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该选项说法正确;
B、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粉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氢气质量越小,根据生成氢气质量:甲>乙>丙,则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相同时间内乙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甲、大于丙,可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乙>甲>丙,该选项说法正确;
D、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铁、铜、锰(Mn)、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试管中所用溶液的体积相同)。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慢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铜片的表面有银白色固体,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A.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反 应剧烈程度,能判断出铁和锰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在上述三个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一个铜和5%盐酸的实验,则能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C.通过上述三个实验,能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D.通过实验三的反应现象,能判断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 用。用足量的NaOH溶液捕捉”CO2,其过程的示意图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可实现 CO2 零排放

B.整个过程中,至少发生了 4 个化学反应

C.整个过程中,只有 1 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D.反应并分离的过程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7.3%的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的稀盐酸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1)该同学能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该同学把制取气体后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6%的Na2CO3溶液,测得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数据如下:

Na2CO3溶液质量/g

10

20

30

40

50

60

70

沉淀质量/g

0

1

n

3

4

5

m

则m= 。加入10gNa2CO3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请在右图中画出向废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时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的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2L

B.只有固体、液体间的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气体参加,就不遵守了

C.水结冰后质量没有改变,由此说明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总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演示了如图实验:

(给出资料)M是一种金属,溶液是无色液体。

(实验目的)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

(猜想与假设)

猜想

猜想

猜想_____

(进行实验)

第一步:老师取出M丝、铜丝、铝丝用砂纸进行打磨,目的是_____

第二步:老师按照如图进行实验操作,要求同学们填写如下表格:

实验操作

实验想象

实验结论

铝丝插入装有溶液的试管中图甲

铝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_____

M丝插入装有溶液的试管中图乙

M丝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的颜色_____

M>Cu

铝丝插入装有溶液的试管中图丙

M丝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

Al>Cu

第三步:根据表格,可判断猜想_____正确。

(交流表达)

老师要求同学们写出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然后经同学们讨论后大家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_____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评价与反思)

实验结束后,同学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如下反思:如果M能够和稀酸溶液反应,探究金属铜、铝活动性顺序时,除了上述实验中已经用到的方法外,还可以根据_____进行判断任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表示氮原子,表示氢原子。请根据图示回答下 列问题:

1)比较 AC 分子的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反应可推知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反应中 B C 的质量比是 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与一个生成物分子电子数相同的阴离子(原子团)的离子符号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点表示t1℃时,a、c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 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a的饱和溶液

C. t2℃时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c>b>a

D. 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液分别升温至t2℃,其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可能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侯氏制碱法中重要的一步是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的氨气(极易溶于水)和二氧化碳制NaHCO3,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该过程,结合具体步骤回答问题:

(1) 制备氨气。实验室常选择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氨气。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图一中的装置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时能用图D方法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 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____________(填名称)反应制备二氧化碳 ,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选择图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可组装一套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其中用于添加液体药品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3) 配制饱和食盐水。步骤为:计算、称量、______________、溶解。该步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的氨气和二氧化碳制备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实验中,要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