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甲和乙两种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ω)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t1℃时,甲与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25g乙物质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需的最低温度是t1

D. t2℃时,若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要蒸发掉较多水的是乙物质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和乙两种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所以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t1℃时,甲与乙两种物质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B不正确;

Ct1℃时,乙物质的质量分数为20%,乙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25g乙物质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需的最低温度是t1℃,故C正确;

D、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物质的质量分数变化较小,所以t2℃时,若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要蒸发掉较多水的是乙物质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研讨酸、碱、盐相互间反应关系时,甲、乙两组同学利用碳酸钠溶液按照以下步骤完成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

第一步:向碳酸钠溶液中加试剂X,过滤,得白色沉淀;

第二步:向该沉淀中加试剂Y,沉淀全部溶解,生成气体,得无色溶液;

第三步:向该溶液中加试剂Z,过滤,最终得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和硝酸镁溶液。

1)甲、乙两组同学共进行三次实验,其中所选的试剂均不相同,乙组同学最终得到的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不同于甲组。请将化学式填入下表

试剂X

试剂Y

试剂Z

最终得到的表示沉淀

甲组

MgCl2

_____

_____

AgCl

乙组

______

HNO3

_____

_____

2)请写出甲乙组两次实验中碳酸钠溶液与试剂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为饱和的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

3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析出A物质_____g(不含结晶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如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______(填字母序号)密切相关。

A最外层电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层数

2描述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BC三处中B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

③图3所示物质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金利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探究度对CO和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从实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两组生成物进行以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

m1

m2

2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能被吸引

能被吸引

3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

无明显现象

4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CuSO4溶液

有红色物质生产

无明显现象

甲组的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他又发现m2恰好为_______g ,这可成为支持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说明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__________(填写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分别写出甲、乙、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乙_____;丙_____

从微观的角度看,丙反应的实质是_____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_____(写物质名称).

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

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

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氯化钙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_____的猜想正确.

_____

_____的猜想正确.

_____

_____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水厂利用水库中的水生产自来水的主要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水库中的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①A池中通过_____(填操作名称)除去水中的固体杂质.国家规定的自来水PH范围为6.58.5.为了测定家用自来水是否达到这一标准,可用_____来进行检测.

3)自来水中通常都含有Cl,可以在水样中滴加少量稀硝酸和_____检验,若出现_____现象,说明水中含有Cl.水中的Ca2+Mg2+受热后转化为沉淀,即通常所说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为_____

4)把自来水进一步净化为蒸馏水的实验方法是_____,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蒸馏烧瓶里,通常要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作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滨同学为了测定某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2.5g珍珠粉样品,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操作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剩余固体质量/g

10.8

9.6

8.1

8.1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2)求该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20℃时,A物质的溶解度 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3)40℃时,将A、B各15g分别加到均盛有50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 物质有剩余(填“A”或“B”).

(4)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 (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入A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