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二氧化碳是实验室经常制备的一种气体,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那么,二氧化碳能否用排水法收集?某小组同学对该气体做了如下探究:

资料: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的pH约为5.6;

【设计实验】

(1)实验一:图1中滴加稀盐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待生成的二氧化碳将锥形瓶中空气排尽时,连接a和b。检验锥形瓶中的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___。

(2)实验二:待乙瓶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停止通入二氧化碳,关闭乙瓶左、右的弹簧夹;测得丙瓶中溶液的pH=6.5;充分震荡乙瓶后,测得其溶液的pH=5.6。分析可知,丙瓶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瓶中液体的体积。实验中,甲瓶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若没有该装置,则乙瓶中测出的溶液pH 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3)实验三:图3是用二氧化碳检测仪测得的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关系图,由实验一、二、三分析,你认为二氧化碳____(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时,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能力的措施是____。(写一条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2017年灌云县“四城同创”.为了建设环境优美的灌云,你认为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提倡绿色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B. 分类回收垃圾,就地露天焚烧

C. 把污水先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 大量植树造树,禁止乱砍滥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2017届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不属于氢氧化钠俗名的是

A. 火碱 B. 纯碱 C. 烧碱 D. 苛性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为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KCl、NaCl、Na2CO3 B. KNO3、Ca(NO3)2、NH4Cl

C. CuSO4、H2SO4、MgCl2 D. AgNO3、NaNO3、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汞 B.氯化钠 C.金刚石 D.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校级联考】江苏省等六校2017届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选用试剂

主要操作

A

KNO3溶液(NaCl)

AgNO3溶液

过滤

B

MnO2(KCl)

H2O

溶解、过滤

C

CaO(CaCO3)

——

高温煅烧

D

CO2(CO)

O2

点燃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校级联考】江苏省等六校2017届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丁二酮(C4H6O2)可用作糖果增香剂。下列关于丁二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丁二酮中含有氧分子

B. 丁二酮相对分子质量为86g

C. 丁二酮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丁二酮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24:3: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17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剩余的母液称为苦卤,粗盐和苦卤用途广泛。

(1)为了除去粗盐溶液中的Ca2+、Mg2+、SO42-,有以下几个实验步骤:①加过量Na2CO3溶液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过量BaCl2溶液④加入适量盐酸调至pH=7⑤过滤。其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各步骤不得重复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苦卤制取镁,主要流程如图:

步骤Ⅱ中的试剂a是__________;步骤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主要流程如图:

①上述Ⅱ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年山东省乐陵市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装入分液漏斗中,先打开阀门K1,广口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待氢氧化钠溶液完全进入广口瓶之后立即关闭K1,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K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将实验后的废液倒入烧杯中并过滤,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废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写出所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