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空气、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使用清洁能源

B.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C.鼓励驾驶私家车出行

D.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答案】C

【解析】A、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利于保护空气、改善空气质量.故A不符合题意;

B、推广使用无氟冰箱,减少了氟利昂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空气、改善空气质量.故B不符合题意;

C、鼓励驾驶私家车出行,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增加了尾气的排放,不利于保护空气、改善空气质量.故C符合题意;

D、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净化了空气,有利于保护空气、改善空气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地质考察人员发现一种带螺纹的矿石,研究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4X+11O22Fe2O3+8SO2。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是FeS2

B.FeS2是由铁元素和硫元素组成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SO2中的硫、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环节。

(1用甲装置测定水的组成。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_________。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同学用乙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蜡烛中含有氢元素,该判断所依据的现象是

②一段时间后,小红观察到蜡烛熄灭,由此得出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3用丙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消耗氧气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I)(3分)下图是小红同学设计的一组“吹气球”的实验。请回答:

(1)甲装置中,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观察到 ,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乙装置中,若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

(3)丙装置中,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

(II)(3分)实验室配制50 g 16%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如下图所示。

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称量的食盐质量为 ;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III)(8分)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研究CO2性质和燃烧条件的实验。

(1)研究CO2与水反应:进行此实验时,将C装置a、b两端分别与B、D装置连接,A中液体为紫色石蕊溶液,B中固体为碳酸钠,C中液体为浓硫酸,D中放一朵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滴入B中。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观察到 ,说明使紫色石蕊变色的是碳酸、不是CO2

(2)研究燃烧的条件:进行此实验时,将C装置b、a两端分别与B、 D装置连接,A和C的液体底部靠近导管口分别固定一小块白磷,B中固体为二氧化锰。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B中。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液体为冷水,C中液体为 ;观察到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16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写化学式).

(2)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选填“得”或“失”),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不易得失电子.

(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A.He和Ar B.He和Mg C.Li和Na D.F和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O2、C、CO、CuO、Na2CO3、稀硫酸六种物质两两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进行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迅速盖灭

C.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的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CO2

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CO2

C.CO2在呼出气体中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

D.O2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化学实验小组用一块表面镀锌的铁样品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将表面镀锌的铁进行如图A实验,加入稀盐酸与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如图B

【提出问题】反应后所得的无色滤液a的溶质与固体b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秦思认为无色滤液a的溶质是(1) 、氯化亚铁和氯化氢。

【反思评价】请你评价秦思的猜想(2)

【推理判断】由无色滤液a 的成分可推知,固体b中一定含有(3)

实验与结论】为验证固体b的成分,单杰向b的样品中加入一种有色物质(4) (填化学式)溶液,产生的现象是(5) ,据此现象,证明出固体b中的两种成分,同时得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表达交流】石建向固体b中继续滴加少量稀盐酸也确定出固体b的成分,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6)

【拓展延伸】通过比较锌、铁的活动性,结合图像B在开始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并没有产生氢气的现象,你认为在铁的表面镀锌的原因是(7) 可阻止进一步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