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5?海门市)实验室中可以用如图(1)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在装药品前应首先进行
气密性检查
气密性检查
;收集氧气的方法还可以用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2)在实验室中该装置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有
氢气
氢气

(3)如图(1)装置中锥形瓶可用如图(2)中的哪些仪器替代(填序号)
b、d、e
b、d、e

(4)某同学用了如图(2)中的a、d、g、h仪器组装成氧气发生装置,请你推测该同学选用的化学药品是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

(5)带火星的木条在盛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不能复燃,而在加热或加入二氧化锰后能复燃.请你归纳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
温度、催化剂
温度、催化剂
等.你认为带火星的木条能否复燃与
氧气的体积分数(或浓度)
氧气的体积分数(或浓度)
有关.
分析:(1)该装置可用于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的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凡是固体与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都可用此装置.
(3)根据锥形瓶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题意可知组装成氧气发生装置有酒精灯,即为“固体加热型”装置,反应原理为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
(5)根据题意:在加热或加入二氧化锰后能复燃,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该装置用于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的反应,所以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应选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化学方程式是:2H2O2
 MnO2 
.
 
2H2O+O2↑;制取气体的装置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凡是固体与液体常温下制气体的反应都可用此装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用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制氢气用的药品是锌粒和稀硫酸,都是常温下反应,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此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氢气.
(3)此装置中的锥形瓶可用上图中的烧瓶、试管、集气瓶等代替.
(4)用图(2)中的a、d、g、h仪器组装成氧气发生装置中有酒精灯,即为“固体加热型”装置,反应原理为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
(5)带火星的木条在盛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不能复燃,而在加热或加入二氧化锰后能复燃,可以看出温度、催化剂影响了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能复燃,而在纯氧气中能复燃,氧气的体积分数(或浓度)与带火星的木条能否复燃有关.
故答案为:
(1)2H2O2
 MnO2 
.
 
2H2O+O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上排空气法.
(2)氢气.
(3)b、d、e.
(4)高锰酸钾.
(5)温度、催化剂;氧气的体积分数(或浓度).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及灵活运用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5?海门市)观察如图中的有关操作和现象,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5?海门市)在加压的情况下,25m3的石油气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这表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5?海门市)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先
预热
预热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
立即洗净
立即洗净
,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应先
通CO
通CO
,然后加热.
(4)蒸发食盐水,用酒精灯加热的同时应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以防液滴飞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5?海门市)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对本地化工厂排放废水中的盐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取废水50g,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当溶液pH=7时,用去氢氧化钠溶液20g.计算废水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测定时,有同学发现在反应过程中,溶液有温度的变化,于是他们进一步进行了探究.
(1)配制100mL10%的盐酸(密度为1.05g/cm3).他们应量取38%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多少毫升?
(2)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上述配制的10%的盐酸.有关实验中的数据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体积(V)/mL 2 4 6 8 10
溶液温度变化(△t)/℃ 5.2 9.6 13.0 16.0 18.2
试在如图坐标系中绘出溶液温度变化与加入盐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图.
(3)根据(2)中关系图,请你从能量变化的角度谈谈对中和反应的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8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5?海门市)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