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一密闭容器内盛有20g H2、O2、N2的混合气体,在实验室中某同学误加热此容器,混合气体发生了爆炸,冷却后,测知生成的H2O为18g,请帮助该同学判断一下,剩余气体是______.

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参加这一个化学反应,参加反应的只有H2和O2,根据生成水的质量为18g,利用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H2和O2的质量分别为:2g和16g.
所以剩余的气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1)当H2和O2恰好完全反应时,只剩余2gN2
(2)若反应后H2有剩余,则O2完全发生了反应,剩余的气体为:N2和H2的混合气;
(3)若反应后O2有剩余,则H2完全发生了反应,生命的气体为:N2和O2的混合气.
故答案为:2gN2或N2和H2的混合气体或N2和O2的混合气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中学甲乙两组同学开展了下列研究性学习活动.
(一)、小组同学试验了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蒸馏水、乙醇的导电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乙醇不导电,蒸馏水几乎不导电,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却能导电.
如图①是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的解离示意图.
(1)以氢氧化钠溶液为例,说明其导电的原因
 

(2)试在如图②画出硫酸在水溶液中的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精英家教网
于是他们联想到老师在电解水实验时,强调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需向蒸馏水加入了某些物质.因此他们找来了:氯化钠、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钙、胆矾.
(二)、(1)甲、乙两组同学向蒸馏水中分别加入某些物质,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小张同学推测:都没有加入碳酸钙、胆矾,其理由
 

(2)两组同学又测定溶液的pH,测定方法是
 
.甲组溶液的pH=13,则所加物质一定有
 
(写化学式). 乙组同学测得结果pH=7,则所加物质在水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写离子符号)
 

(3)甲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检验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的操作方法是
 

精英家教网
(4)试验完成后,甲组同学用试管取水槽内溶液适量,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写出化学方程式
 

(三)、乙组同学也用上述相同的装置来电解某物质的水溶液,在试管b中产生黄绿色的气体,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一起向老师请教,知道了试管a是氢气,试管b中是氯气(Cl2).(至于什么原因,同学们将在今后学习中进一步研究)
精英家教网
(1)在教师的指导下,查找资料,发现氢气在氯气中可以燃烧,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Cl2
 点燃 
.
 
2HCl.
试回答:①在试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之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
 

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氢气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同时瓶口有
 

(2)比较氢气在空气中和在氯气中的燃烧,可以得出结论:
燃烧
 
要有氧气参加.(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3)现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有H2、O2、Cl2的混合气体,已知其分子数之比为11:5:1,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4、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了化学的无穷魅力.小强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的方法.
实验一、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如右图)
实验现象:
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要“观察”它的运动可以设计实验,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
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实验现象:(Ⅰ)、(Ⅳ)中的小花变红.
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
验证水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否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
B
(填“A”或“B”或“C”),获得结论.
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
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实验如下表所示)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 取两个等体积的软塑料瓶,充满二氧化碳,然后
2 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
中,然后
我认为方案1的探究方法是
通过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化的程度的对比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或通过反应物量的减少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方案2的探究方法是
通过验证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小结:上述三个实验告诉我们:当某些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出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你对空气组成成分的认识填空.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内存在着
氧气
氧气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有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3)雾的形成,说明空气中有
水蒸气
水蒸气

(4)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空气瓶中和盛呼出气体的瓶中,在前者中燃烧时间长,说明呼出的气体中
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氧气含量减小
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氧气含量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中学甲乙两组同学开展了下列研究性学习活动.
(一)、小组同学试验了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蒸馏水、乙醇的导电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乙醇不导电,蒸馏水几乎不导电,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却能导电.
如图①是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的解离示意图.
(1)以氢氧化钠溶液为例,说明其导电的原因______;
(2)试在如图②画出硫酸在水溶液中的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于是他们联想到老师在电解水实验时,强调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需向蒸馏水加入了某些物质.因此他们找来了:氯化钠、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钙、胆矾.
(二)、(1)甲、乙两组同学向蒸馏水中分别加入某些物质,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小张同学推测:都没有加入碳酸钙、胆矾,其理由______.
(2)两组同学又测定溶液的pH,测定方法是______.甲组溶液的pH=13,则所加物质一定有______(写化学式). 乙组同学测得结果pH=7,则所加物质在水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写离子符号)______.
(3)甲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检验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4)试验完成后,甲组同学用试管取水槽内溶液适量,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乙组同学也用上述相同的装置来电解某物质的水溶液,在试管b中产生黄绿色的气体,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一起向老师请教,知道了试管a是氢气,试管b中是氯气(Cl2).(至于什么原因,同学们将在今后学习中进一步研究)

(1)在教师的指导下,查找资料,发现氢气在氯气中可以燃烧,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Cl2数学公式2HCl.
试回答:①在试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之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______;
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氢气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同时瓶口有______;
(2)比较氢气在空气中和在氯气中的燃烧,可以得出结论:
燃烧______要有氧气参加.(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3)现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有H2、O2、Cl2的混合气体,已知其分子数之比为11:5:1,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9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09?溧水县二模)实验中学甲乙两组同学开展了下列研究性学习活动.
(一)、小组同学试验了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蒸馏水、乙醇的导电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乙醇不导电,蒸馏水几乎不导电,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却能导电.
如图①是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的解离示意图.
(1)以氢氧化钠溶液为例,说明其导电的原因;
(2)试在如图②画出硫酸在水溶液中的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于是他们联想到老师在电解水实验时,强调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需向蒸馏水加入了某些物质.因此他们找来了:氯化钠、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钙、胆矾.
(二)、(1)甲、乙两组同学向蒸馏水中分别加入某些物质,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小张同学推测:都没有加入碳酸钙、胆矾,其理由.
(2)两组同学又测定溶液的pH,测定方法是.甲组溶液的pH=13,则所加物质一定有(写化学式). 乙组同学测得结果pH=7,则所加物质在水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写离子符号).
(3)甲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检验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的操作方法是.

(4)试验完成后,甲组同学用试管取水槽内溶液适量,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写出化学方程式.
(三)、乙组同学也用上述相同的装置来电解某物质的水溶液,在试管b中产生黄绿色的气体,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一起向老师请教,知道了试管a是氢气,试管b中是氯气(Cl2).(至于什么原因,同学们将在今后学习中进一步研究)

(1)在教师的指导下,查找资料,发现氢气在氯气中可以燃烧,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Cl22HCl.
试回答:①在试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之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
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氢气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同时瓶口有;
(2)比较氢气在空气中和在氯气中的燃烧,可以得出结论:
燃烧要有氧气参加.(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3)现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有H2、O2、Cl2的混合气体,已知其分子数之比为11:5:1,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