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了·诺沃肖洛夫,因“研究二维材料石墨烯的开创性实验”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不仅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还非常牢固坚硬;作为单质,它在室温下传递电子的速度比已知导体都快。关于石墨烯结构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墨烯是一种单质   B石墨烯和金刚石一样硬度很大

C它与C60是同一种物质         D它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石墨烯是一种单质,正确,B、石墨烯不仅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还非常牢固坚硬,故石墨烯和金刚石一样硬度很大,正确,C、石墨烯与C60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不是同一种物质,错误,D、石墨烯是一种碳单质,它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正确,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FeCl3、CaCO3、BaCl2、Na2SO4、KOH、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①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②上述过程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③写出滴加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下列四套常见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写下列有关空格:

(1)除去食盐水中的少量泥沙,应选用的一套装置是 (填序号),要正确完成该操作还需要的仪器名称是

(2)在进行A装置相关操作时,通常在实验桌上放一石棉网。该石棉网在此实验过程中的用途是

(3)用装置D可制备O2。请写出用该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日蛋糕是当代少年儿童生日时爱吃的食物,生日蛋糕中的奶油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反式脂肪酸,其化学式为C18H3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式脂肪酸不是有机物

B.反式脂肪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反式脂肪酸由54个原子构成

D.反式脂昉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9: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氧气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B. 硫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D.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此变化是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白糖 B. 白醋 C. 食用油 D. 食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结合图1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图1是加热固体的装置,指出其中的错误  。在不改变酒精灯位置的前提下,改正错误需要操作的旋钮是  (填字母)。

(2)使用图1装置需要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  

(二)某实验小组利用2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2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4mL时停止下流。导致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3分)(1)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

物质用途

金刚石切割玻璃

石墨作电极

活性炭净水

对应特性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有 (填标号)。

A.液态二氧化碳常用于扑灭档案资料、贵重仪器、设备的失火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有煤、 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今年砷中毒事件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砷属于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一种氧化物俗称砒霜,法医常用马氏试砷法来证明是否砒霜中毒,其化学原理为:+8HCl+4Zn=4ZnCl2+3H2O+2As+H2。请在横线上补充完整该化学方程式

(3)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图一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20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请填写下表。

烧杯中的溶质

烧杯中固体的变化

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上图二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 (填编号)。

A.大于40 B.小于40 C.等于40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暖水瓶内胆玻璃上镀有一层银,某活动小组利用废弃的暖水瓶内胆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其中分离混合物的操作已略去)。

资料:Ag+2HNO3(浓)=AgNO3+NO2↑+H2O 3Ag+4HNO3(稀)=3AgNO3+NO↑+2H2O

根据资料,不考虑反应速率的差异,实验时选用浓硝酸还是稀硝酸?说明理由。

滤渣成分可能存在多种情况,推断其中成分最简单的滤渣对应的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设计实验对成分最复杂的滤渣进行验证,填写实验报告。

滤渣成分

实验操作及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