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化合物2.3g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B、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D、无法判断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由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分别计算出可燃物中C和H元素质量.然后比较所求C、H元素质量和与可燃物质量是否相等,若相等可燃物就只含C、H两种元素,若不等可燃物中还含有O元素.
解答:解:生成的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中C、H元素质量分别为:
C元素质量:4.4g×
12
44
=1.2g;H元素质量:2.7g×
2
18
=0.3g;
C、H元素质量和=1.2g+0.3g=1.5g;
∵1.5g<2.3g,∴可燃物中除C、H元素外还含O元素;
故选B
点评:此类问题的变化就在于可燃物质量是否已知,不说明可燃物的质量时,只能得到可燃物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的结论;在可燃物质量明确时,是否含O元素就可以得到确定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该反应能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以蜡烛为主题,对青少年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其演讲内容被编成《蜡烛的化学史》一书.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在顶端会形成一个装满了液态石蜡的凹槽
B、蜡烛燃烧时,液态石蜡抵达烛芯上端汽化并燃烧
C、用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入的可燃物是水蒸气
D、拿住火柴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1s后取出,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波用实验方法区别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记作A、B).
(1)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A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则A是
 

(2)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B溶液中的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韩国“岁月号”沉船事故发生后,几百名潜水员参加打捞工作,他们携带的水下供氧设备中供氧剂是过氧化钠(Na2O2)它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及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供人呼吸.某同学想进一步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将15.6克过氧化钠加入足量水中反应,直到固体完全消失,不再有气泡产生,请计算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湖州市的汽车数量持续增加,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方便市民安全出行,我市出台了多项新举措.如:今年我市淘汰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汽车1.5万辆.部分达标汽车的尾气净化原理之一是:2NO+CO+H2═N2+X+H2O,则X物质的化学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CaO可作干燥剂,其俗称是(  )
A、氧化钙B、生石灰
C、熟石灰D、石灰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氧化铜与足量的炭粉反应实验,并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1)根据实验装置分析,兴趣小组同学对生成气体的成分的假设是:①只有二氧化碳;②
 
;③只有一氧化碳.写出假设①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氧化剂的化学式为
 

(2)实验开始时,先打开K,缓缓通入氮气一段时间,然后关闭K,目的是
 

(3)装置B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装置 C的作用是
 

(4)如果观察到装置B、D、E中现象都有明显的变化,可得到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1
3
;⑤没有进行预热.(  )
A、①③⑤B、①②④
C、②③④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