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绿色奥运”,拒绝兴奋剂.乙基雌烯醇是一种兴奋剂,其化学式为C20H32O,下列关于乙基雌烯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基雌烯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一个分子中含有16 个H2分子

C.分子中C、H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8 D.乙基雌烯醇由53 个原子构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知,A.通过计算知,乙基雌烯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A正确。B.一个分子中含有32 个H,故B错误。C.通过计算知,分子中C、H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故C错误。D.一个乙基雌烯醇分子由53 个原子构成,故D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式的意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总结了氢氧化钠的四条化

学性质。

为了验证反应Ⅰ,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酚酞由无色变成 (10) 色。

反应Ⅱ通常没有明显现象,证明反应发生的依据是 (11)

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 (12) ,其反应类型 (13)

依据反应Ⅳ氢氧化钠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易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浓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以用于金属除锈,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

(3)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同时吸收空气中的 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 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葡萄酒是由葡萄汁发酵而成。葡萄汁中有大量的糖,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会把它们转化成酒精(红酒的酒精度大多在8%~15%之间)。所以,发酵越充分,转化就越完全,最后的成品中酒精就越多,糖就越少。糖的残留量决定了葡萄酒的“干”度,“干红”是指糖含量很低的红葡萄酒,而含糖量高的叫做“甜葡萄酒”。但在右图的原料中有二氧化硫,我们知道它是一种有害气体,为什么会有二氧化硫呢?

葡萄汁的发酵是由酵母菌来完成,但还有一些有害菌也可以在其中生长。所以必须控制有害菌的繁殖。一方面在葡萄刚榨出汁,还未发酵之前,需要“保鲜”,否则有害细菌会把葡萄汁破坏掉;另一方面,葡萄汁一旦开始发酵,为避免细菌将糖全部转化为酒精,要在成为“干葡萄酒”之前,留下一些糖,就需要提前终止酵母菌的活动。

酿造好的葡萄酒依然有糖,同样可以成为细菌的乐园,它们继续生长,会改变葡萄酒的口味,还有可能会把酒精继续转化成醋酸,把葡萄酒变成“葡萄醋”。所以进一步灭菌是必不可少的。加热当然不行——加热固然可以灭菌,但会破坏葡萄汁的风味。所以,加入某种“保鲜剂”或者“防腐剂”,也就是不得已的事情。

人们发现二氧化硫可以完成上面所有的需求。在酵母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硫。不过这个量比较少,还需要额外添加。这里添加的并不一定是二氧化硫气体,可以是它的其他化合物——各种亚硫酸盐、焦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等。这些物质能够实现跟二氧化硫类似的功能。部分国家葡萄酒中二氧化硫含量上限标准如下表(1ppm=1mg/Kg=1mg/L):

国家

干红

甜酒

澳洲

250ppm

350ppm

中国

250ppm

400ppm

国际葡萄栽培与酿酒组织

300ppm

450ppm

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二氧化硫安全摄入限是每天每公斤体重0.7mg。“安全摄入限”的意思是,不超过这个含量的二氧化硫,即使长期食用,也不会带来可见的危害。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汁中有大量的糖,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会把糖转化成酒精,其中糖和酒精都属于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在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二氧化硫的作用是________

(3)下列物质能代替二氧化硫添加到葡萄酒中的是________

A.碳酸钠 B.硫酸钠 C.亚硫酸钠 D.氯化钠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细菌喜欢糖度高的环境。所以根据图表发现,甜葡萄酒中需要更多的二氧化硫

B.对于一个体重60Kg的成年人,每天二氧化硫安全摄入量是42mg。

C.生活中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加热、紫外光照射等

D.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会把糖转化成酒精,如果继续发酵会转化成醋酸

(5)酒精有杀菌作用,请推测红酒中的酒精不能杀死细菌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甲的溶液从t2℃降到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 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 当温度高于0℃而低于t1℃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大

D. t2℃时,蒸发溶剂可使乙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可采用的装置组合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可采取的操作步骤是:溶解、 、洗涤、烘干。

(3)实验室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使反应停止可采取的操作是

(4)草酸晶体(H2C2O42H2O)是一种无色晶体,加热至100℃时开始失水,101.5℃熔化,150℃左右分解产生H2O、CO和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2H2O CO↑+ CO2↑+3H2O

若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制取一氧化碳气体,可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选择该发生装置的原因 ,为了除去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气体,下列装置中最佳的是 ,在洗气瓶中装的试剂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

【现象分析】

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右图)。

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

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

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 ;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本质归纳】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探究运用】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

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

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

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步骤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2)步骤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 (填化学式,下同);

步骤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为

3)小鹏同学只做了一个实验,他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观察到 现象,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钙二种固体。

4)小鹏同学为进一步测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进行了定量研究。他称取白色固体粉末10g,进行如流程所示实验,测得滤渣B的质量为5g,请你帮小鹏计算一下白色粉末中各成分的质量。(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二氧化碳质量分数为0.03%

B.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多少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