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课本第二单元课后作业中有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探究内容,实验中学探究小组据此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

[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

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①产生的气体是_

___

II.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①又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②滤渣质量等于ag

红砖粉末的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两试管中均产生气泡且

__

红砖粉末的催化效果没有二氧化锰粉末好

[拓展应用]

己知CuSO4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向101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2gCuSO4粉末,充分反应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溶液,则生成氧气__g

【答案】O2 红砖粉末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质量和化学性质 D 试管速率比C 3

【解析】

Ⅰ、根据“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可知,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根据实验AB的现象可知,红砖粉末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Ⅱ、红砖粉末能作催化剂,说明反应前后的质量化学性质不变;

Ⅲ、红砖粉末的催化效果没有二氧化锰粉末好,则D试管速率比C快;

[拓展应用]

CuSO4粉末在化学反应中用作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充分反应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溶液,溶质的质量=2g;则溶液的质量=2g÷2%=100g,溶剂水的质量=100g-2g=9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氧气质量=101g-98g=3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将燃烧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时,就会加热了瓶内的空气,使之外逸,会导致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如果改用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到白磷,使白磷燃烧,如图2所示,此法可以防止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时气体的逸散。请回答:

1)写出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实验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由该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氮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氮气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各写出一点即可);

4)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0s,装置里没有发生反应

B.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

C.100s时,密闭容器中的反应已结束

D.100~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气密性不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利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C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

步骤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步骤Ⅱ.将盛有足量白磷的带孔燃烧匙伸入A瓶中,白磷不燃烧。

步骤Ⅲ.A瓶中加满80 C热水,塞紧瓶塞,白磷不燃烧。

步骤Ⅳ.打开K1K2,从a口向A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K2。此时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 mL,观察到A瓶中的白磷燃烧。

1)通过步骤___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要有氧气。

2)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____,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若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原因可能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海,蕴含着丰富的海洋资源,20175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的可燃冰试采取得到圆满成功,实现历史性突破。

1)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试写出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原因是_____

3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Na2CO3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t1℃时,NaCl的溶解度_____ Na2CO3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之一);

t1℃时,50g水中加入10gNa2CO3,经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t1℃时,将不同质量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均升温到t2℃,此时所得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 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或“无法判断”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从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中含有少量B,若要提纯A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填“蒸发”或“降温”)结晶的方法。

(3)M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错误的是

A.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HCl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C.等质量的Mg粉和Fe粉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硫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 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 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 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