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B. 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

C. 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 T2℃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答案】A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T2℃时,甲溶解度大于乙,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乙>甲,故A错误;B、甲和乙溶解度均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故B正确;C、甲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C正确;D、T2℃时,甲和乙溶解度均大于30g,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点睛∶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②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④根据溶解度曲线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生成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准确称取12.5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杂质中不含钙元素,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实验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

1)该样品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

2)求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

3)当消耗50g盐酸时,烧杯中物质中钙元素质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_____、碱_____

2)写出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为黑色固体氧化物;E为绿色固体;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Y为常见无色气体;X是常见的金属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是_____

(2)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⑤,其名称为_____

(3)反应①、④的化学方程式是:①_____;④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定量的SO2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①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②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

1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Na2SO3+O2=2Na2SO4;(2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3SO32-SO42-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

(作出猜想)

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

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______

(实验探究I)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小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没有变质,还是Na2SO3

乙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______

已部分变质

(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Ⅱ)

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忽略不计)

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126g该样品;

2)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

3)关闭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4)打开活塞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K

5)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

D装置的作用为______。计算出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解释)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______(填偏小偏大)。

(反思)由此可得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 B C 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表示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物质相互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

1)若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单质,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燃料,则B_____(填化学式),写出A→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B是蓝色絮状沉淀,C的溶液为蓝色,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则A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硫酸,写出B→C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问题。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ac对比;ab对比,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

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_____,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_____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3)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

4)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①~⑥序号)

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②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

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⑤实验3中的气球作用是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H原子,“”表示Br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表示氢分子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 反应涉及二种单质和二种化合物D. 反应可表示为:H2+Br2=H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