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是( )

A.甲图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B.甲图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C.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D.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植物油的作用及探究的目的分析:隔绝氧气;

B、根据①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

C、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

D、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

解:A、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看铁在只和水接触的条件下能不能生锈,故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

B、③中铁钉只和氧气接触,①中铁钉和氧气以及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③中铁钉没有锈蚀,而①中铁钉锈蚀,通过①③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铁钉与水接触.故能实现的探究目的;

C、乙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对比可知,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能实现的探究目的;

D、乙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可知,薄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故能实现的探究目的;

故选项为: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风力发电 B.榨取果汁 C.工业炼铁 D.水的三态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校园科技节上,为测出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已洗净、晾干、研成粉末的鸡蛋壳10克置于烧杯中,将烧杯放在电子天平上,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每0.5分钟记录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出产生气体的质量,具体数据如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时间(分钟)

0

0.5

1.0

1.5

2.0

2.5

3.0

产生气体质量(克)

0

1.80

3.00

3.60

3.96

3.96

3.96

(1)若产生的气体全部是鸡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该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假定鸡蛋壳中其它成分不含钙元素,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2)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大? (可多选)

A.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过大 B.鸡蛋壳未晾干

C.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镁 D.鸡蛋壳未充分研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用语是学习和交流化学知识的通用语言,以下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最多的是

AFe BH CSO42- D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小军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一些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现象与解释: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

B元素与人体健康:人体缺氟——易产生龋齿

C实验操作与安全:稀释浓硫酸——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D环境问题与相关物质:温室效应——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取70 g某温度下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将其恒温蒸发10 g水,析出4 g氯化钾固体,则剩余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A1:7 B3:5 C2:5 D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的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向试管中加入锌粒

C.加热液体

D.向试管内倾倒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子、原子、离子是初中阶段要了解的三种微观粒子.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已知R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则x=

(3)如图2所示是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①甲、乙、丙、丁中,属于单质的是

②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是 (填序号).

A.原子种类 B.分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物质种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