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右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

C. 铝的原子序数为13

D.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括号内选用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A.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观察颜色)

C.氢气和氧气(闻气味) D.二氧化碳和氮气(燃着的木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二氧化碳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西晋时期的张华在其所著的《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其中“白石”即石灰石,同时生成CO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CO2越来越多。当大气中CO2等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将CO2分离回收、循环利用和再生转化成资源。化学吸收法是利用吸收剂与CO2发生化学反应来吸收分离CO2的方法,常见的吸收剂有氢氧化钠、氨氧化钙、碳酸钾溶液以及各类胺溶液等。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发生生成甲醇、一氧化碳和甲烷等一系列反应,实现再生转化。我国科学家在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分别合成出了ZnGa2O4介孔光催化材料和单晶纳米带,并将其用于CO2的光还原,成功地实现了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请回答:

(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

(2)CO2的用途有_______(写1条即可)。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_____(写1条即可)。

(3)ZnGa2O4中Ga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4)用碳酸钾溶液吸收CO2时,产物是K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CH4和H2O。请在以下框图中将该反应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安徽省阜阳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一只烧杯罩在2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上(如图1所示),发现总是高的蜡烛先熄灭。请你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高的蜡烛先熄灭?

(猜想假设)猜想1:高的蜡烛先灭是因为上部的二氧化碳浓度高;猜想2:高的蜡烛先灭是因为上部的氧气先被消耗。

(实验探究1)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成立,冰冰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浸有澄清石灰水的滤纸条分别放在烧杯的顶部和底部,在滤纸条上滴加酚酞,变色后,用烧杯罩住点燃的高低蜡烛,观察高低滤纸条褪色顺序(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_________

猜想1成立,该实验涉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明明对冰冰的结论表示怀疑,他用图乙装置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和20%氧气的混合气体,然后将燃着的蜡烛伸入收集的混合气体瓶中,发现_________,从而证明冰冰的结论不正确。

(实验探究2)明明为了验证猜想2,他利用手持技术实验,用O2、CO2传感器在烧杯顶部测量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杯内O2和CO2的浓度变化,如图丙所示,图中______(填“上方”或“下方”)的曲线表示CO2浓度的变化。反应后剩余氧气浓度为15.65%,二氧化碳浓度为1.898%,氧气浓度明显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却增大不多。

(实验结论)___________。

(反思评价)根据图2中上面一条曲线(装置内氧气浓度)变化分析,在________(填“A”“B”“C”或“D”)点时蜡烛全部熄灭:请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变化的原因。

AB段:_____________;BC段:___________;CD段: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安徽省阜阳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探究分子之间的间隔

C.将河水转化为纯净水 D.验证硝酸铵溶液水会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茶叶是人们喜爱的饮品之一,科学研究证实茶叶中含茶氨酸(化学式为 C7H14N2O3)、锌、 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请计算:

(1)锌、硒属于 (选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茶氨酸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 (填最简整数比);

(3)若茶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4.2g,则茶氨酸的质量为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期间,为做好自我保护,我们要减少外出,避免与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打喷嚏等)人密切接触,外出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操作;

(2)生产 N95 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 _______________(选填“金属材料” 或“合成材料”),该物质易燃烧,请写出一条保存 N95 口罩的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辽宁省大连市山区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下表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29.4

33.3

37.2

41.1

45.8

50.4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____。

(2)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

(3)20℃时,丙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_____。

(4)50℃时,使甲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的方法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