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白色粉末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 ______

(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剩余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轻。 ______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内蒙古乌海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1)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会因生成铜绿[Cu2(OH)2CO3]而变绿,铜绿不稳定,受热后可分解成三种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不可能是铜绿分解产物的是_________。 

A.CuO B.H2O C.P2O5  D.CO2 

(2)铜绿的形成是铜与空气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列铜制用品最容易变成绿色的是________.

A.铜电线 B.铜水管 C.铜纽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四川省广元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如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上述气体发生装置中的___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为收集到尽可能纯净的氧气,最好选择收集装置________。

(3)用C装置可以收集O2、CH4、NH3、Cl2中的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用该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四川省广元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

A. 清除可燃物 B. 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C. 隔绝空气 D. 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四川省广元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蛋白质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化合物,丙氨酸是其中的一种,右图是丙氨酸分子结构模型示意图。下列有关丙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丙氨酸是由4种原子构成的

B. 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6O2N

C. 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核

D. 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西省钦州市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猜想二: ;猜想三:Ca(OH)2,他的依据是

【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猜想二不成立:不是CaCO3。
 

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
 


 

猜想三成立:白色固体是Ca(OH)2
 

【拓展应用】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你选择的装置是(填图中装置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西省钦州市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将20克甲、5克乙、9克丙三种纯净物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知,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5克甲、16克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则丁物质的质量是

A. 13g B. 9g C. 4g D. 17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一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是初中化学中两个重要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①如图1实验,实验开始时,先进行的是__________(填“加热”或“通一氧化碳”),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先撤去酒精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改进的具体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 I.如图2实验,实验开始时先预热,盛有石灰水的试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II.对图2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a.C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

b.实验结束时先熄灭C处酒精喷灯,再将导管移出D中试管

c.D中增加的质量一定等于C中固体减少的质量

d.实验结束后待C中固体冷却后再倒出粉末,目的是防止灼热的铜被氧化

③图1、图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C装置中相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A、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反应中氧化铜都失去氧元素,发生了_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B、D中的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对比两实验的加热仪器可知,图2实验比图1实验所需温度相对要_______(填“高”或“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中学联盟]江苏省溧阳市南渡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水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两电极上均有气体产生,检查试管b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净化处理,请回答:

①针对A所观察到的现象,为达到净水的目的,可向水样中加入____________。

②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水是生命之源,与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B.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D.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