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21世纪是钛的世纪。利用钛白粉(TiO2)生产海绵钛(Ti)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工艺流程所使用的钛白粉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 反应Ⅱ可获得海绵钛,化学方程式为TiCl4+Mg Ti+MgCl2

C. 该工艺流程中,氯气和镁可以循环使用

D. 分解MgCl2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AC

【解析】

A、TiO2中氧元素显-2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钛元素显+4价,故A正确;

B、四氯化钛和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钛和氯化镁,化学方程式为:TiCl4+2Mg Ti+2MgCl2,故B错误;

C、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所以该工艺流程中,氯气和镁可以循环使用,故C正确;

D、分解MgCl2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错误。

故选A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α-丙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础物质之一,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

(1) α-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α-丙氨酸中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

(2) α-丙氨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17.8gα-丙氨酸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金属的统称,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铈是一种稀土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铈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是58

B. 在化学反应中,铈原子一般失去电子

C. 铈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8

D. 一个铈原子的质量为14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实验一验证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且不具备燃烧

B. 实验二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

C. 实验三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D. 实验四测量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汽车气新型环保处理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的分子个数比为3:2

B. 反应后分子的数目变少

C. 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变少

D. 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NO+3CO 2CO2+CO+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1月,南京遭遇暴雪天气,为保障机场运行顺畅,工作人员使用了以乙酸钾(CH3COOK)为主要成分的融雪剂下列有关乙酸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酸钾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乙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乙酸钾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3 D. 乙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硫酸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工厂的废水中含有亚硫酸钠(Na2SO3),若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厂的废水处理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提示:Na2SO3 + CaC12 = CaSO3↓ + 2NaCl;CaC12不与废水中的其它杂质反应)

(1)氯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

(2)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g。

(3)求废水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同学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物中还有少量黑色固体,针对这一现象及相关问题,他们展开了如下探究,请仔细阅读并参与他们的探究之旅。

(探究目的)探究黑色固体时镁与空气中什么物质反应产生的?

(查阅资料)

(1)稀有气体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

(2)光亮的镁条与水反应,表面会生成白色固体。

(分析猜想)分析空气中各成分,进行猜想:

(1)猜想①是氧气 猜想②是氮气 猜想③是_____________

(实验一)镁带与氧气的反应

(一)甲同学探究了影响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速度的某种因素,进行了三次实验并记录了各种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实验如下表:

实验

过氧化氢的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g)

二氧化锰的质量(g)

收集时间(s)

1

10%

20

1

40

2

15%

20

1

20

3

20%

X

1

12

(2)第3次实验中,X的值应为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过氧化氢分解得越快。

(二)乙同学在量筒中盛满水,倒置与水槽中,通过分液漏斗把20 mL某浓度得过氧化氢溶液加入锥形瓶中,记录量筒中气体得体积(图1)。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1

3

5

7

9

10

量筒读数/mL

60.0

82.0

88

89.5

90

90

(4)请根据以上过程和实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氧气得体积是_________mL;

(5)请在下面坐标中绘制出0~10min生成氧气体积随时间变化得曲线____________

(三)燃烧镁带,观察现象

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实验结论:镁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镁。

(实验二)镁带与氮气的反应

(一)收集纯净的氮气

(二)燃烧镁带,观察现象

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瓶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

(6)实验结论:镁与氮气在点燃得的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Mg3N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探究结论1)

(7)综上所述,关于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的猜想是猜想________(填序号)成立。

(探究结论2)

(8)如果用足量的镁替代红磷进行空气组成实验,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比实际值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图2),由于红磷需要在瓶外点燃再伸入瓶内,常常带来污染以及误差。

(实验改进)同学们选择了着火点更低的白磷,并对装置图做了改进(图3).主要操作是:再实际容积为18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 mL的水,再按图连接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9)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10)若实验中无误差,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___mL。

(11)集气瓶里预先装进50 mL水的作用,其一是为了加快集气瓶的冷却速度;其二则主要是_____

(实验与交流)

(12)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量了实验装置(图4)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Y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_(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或“压强”)变化趋势;X曲线中CD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用语填空:

(1)金刚石__________; (2)3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_

(3)镁元素__________; (4)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