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1)已知碳酸氢钠(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某同学选用下图装置,用加热碳酸氢钠固体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

仪器名称:a_______,b_______

加热碳酸氢钠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可选用_____(填标号)作为气体发生装置。

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已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

(2)暖贴已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某品牌暖贴的标签如下图所示,其发热原因是铁锈蚀过程放出热量。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

检验配料中含有铁粉。

用磁铁吸引黑色粉末,发现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取少量附着在磁铁上的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确认配料中含有铁粉。

探究暖贴中活性炭、氯化钠、水等物质的作用,实验数据如下:

a.活性炭粉末不用木炭粉末替代,原因是活性炭的________比木炭的强。

b.分析实验组____与对照组数据,证明氯化钠能加快的锈蚀速率。

c.请你把实验组4数据补充完整。________

d.设置实验组1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铁架台 试管 2NaHCO3Na2CO3+H2O+CO2 C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氧化铁 铁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吸附作用 2 0、0.2 证明暖贴发热是铁锈蚀过程放出热量

【解析】(1) ①根据常见仪器解答;②根据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解答③根据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解答;(2) ①根据铁生锈生成氧化铁解答;②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分析解答;③a根据活性炭吸附性比木炭强解答;bcd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1) ①仪器名称:a是铁架台,b是试管;②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可选用C作为气体发生装置③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已集满的操作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2) 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②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观察到铁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③a活性炭粉末不用木炭粉末替代,原因是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的强;b该组实验的变量是氯化钠故选择实验组2与对照组数据,证明氯化钠能加快的锈蚀速率;c由表中实验组1、2、3可知,实验的变量分别是铁粉、食盐、水,故实验组4的变量为活性炭,因此活性炭的质量为0,食盐的质量不变为0.2;d实验组1的变量是铁粉,温度的上升值为0,故设置实验组1的目的是证明暖贴发热是铁锈蚀过程放出热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装置需做一点改进的是_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__时,便可开始收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图G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_________

(3)用收集的氧气完成图E铁丝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_;如图F向装满CO2软塑料瓶注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在常温、常压下,用足量的稀硫酸与一定质量的镁反应来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盛放镁条的隔板有小孔,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V 。已知本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ρ。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连接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可观察到乙中稀硫酸进入装置丙中,进入的液体体积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③当丙中无气泡产生时,立即读取量筒戊中水的体积,会使得最终测定结果偏大;

④读取戊中水的体积时仰视读书,会使得最终测定结果偏大;

⑤镁条未反应完全就停止实验,会使得最终测定结果偏大;

⑥利用该实验原理,还可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①④⑥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菲律宾大学的Edwino Fernando和同事们发现一种新植物,它可以吸收大量镍元素,吸收量是普通植物的100到1000倍,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镍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镍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C.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8 D. 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舌尖上的化学”。以下是厨房中一些实物图。

(1)上述物质中牛肉富含营养物质_________

(2)碘盐中的“碘”是指_________(选填“元素”、“原子”或“单质”)。食用碘盐是为了预防疾病_________。(填字母)

a.贫血 b.甲状腺肿大 c.夜盲症

(3)净水机所标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净水机中使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一些溶解的杂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_作用,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现象解释〗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请回答(1)~ (3)题。

(1)天然气是常用的燃料,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2)乙醇汽油属于__________(混合物纯净物”)。

(3)某车用制氢装置的原理是:硼(B)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硼[B(OH)3]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①三种溶液的酸碱性?

②它们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

【查阅资料】

pH

2~3

4~6

7

8~9

10~11

12~14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紫红

浅紫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实验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液体名称

蒸馏水

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实验2】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实验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将图2与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得出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证明了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实验结束,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甘蓝汁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3)实验3中,b点的溶质为_________,c点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依据实验3获取的信息,鉴别Na2CO3NaHCO3固体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所对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1)稀释 10%的 NaOH 溶液和 10%H2SO4 溶液

B. (2)KMnO4 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C. (3)向一定体积的 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 HCl

D. (4)向 H2SO4 和 CuSO4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用Na2CO3溶液和浓盐酸来研究简易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推理假设】上述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出废液中一定有NaCl,可能有Na2CO3或盐酸。

【实验探究】(1)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某同学选用pH试纸测出废液的pH________7(选填大于”、“小于”、“等于”),确定废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2)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盐酸。①选择试剂: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选用了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其中物质X属于________(填物质类别);

②实验验证:某同学向废液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确定废液中一定没有盐酸。

【拓展迁移】处理废液回收利用,欲从废液中得到纯净的NaCl,请完成如下实验方案设计。

方案

加入试剂

分离方法

方案评价

适量Ca(NO3)2溶液

过滤、蒸发结晶

不可行理由是______

过量的________

蒸发结晶

可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