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生活事例中,产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 功夫深,铁杵成针 B. 美酒开,满屋飘香

C. 春天到,冰雪消融 D. 佳节到,焰火缤纷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对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能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能力。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设计(注:图中部分固定装置省略,试纸A和B都是贴在内置试管外壁上的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由分液漏斗滴入内置试管的液体量如图所示)。

⑴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向内置试管中滴入足量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

⑵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向内置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硫酸,与碳酸钠充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Na2CO3==Na2SO4+H2O+CO2↑。

通过观察,可看到A、B两条试纸中那一个先变色?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四川省宜宾县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及性质.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_____;若用C装置来收集一瓶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较纯净的氧气,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气是一种密度最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颗粒状的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即可制得氢气,我们可为其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四川省宜宾县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 )

A. 氧气供给呼吸 B. 用铜制电线

C. 用木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D.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实验学校九年级一模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C中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按照下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

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

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C;

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

⑤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实验学校九年级一模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根据如图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镁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C. 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D. 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甘肃省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B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是否熄灭

C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D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九年级4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1)为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某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根据如图实验,甲同学认为:NaOH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不科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同学认为:通过多个实验才能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请你再举出一个酸碱中和反应的实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他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编号为A、B、C、D、E的五只烧杯中各装入36.5g 溶质质量分数为5%、10%、15%、20%、25%的盐酸,再向上述五只烧杯中分别加入40g20% 的氢氧化钠溶液,最后测量其温度,数据记录如下:

烧杯编号

A

B

C

D

E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5%

10%

15%

20%

25%

反应后溶液温度(℃)

24℃

34℃

46℃

54℃

54℃

【实验结论】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反应后,烧杯内溶液pH最小的是______(填烧杯编号)。

若要使4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则需要10%的盐酸溶液多少克?(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