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取碳酸钙和硫酸钡的混合物15.0 g于烧杯中,将150.0 g的稀盐酸平均分成三次加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与烧杯中固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混合物中硫酸钡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______;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答案】57.3%10.5%

【解析】

(1)碳酸钙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硫酸钡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最终剩余固体的质量就是硫酸钡的质量,故硫酸钡的质量为5.0g;

(2)由图可知,10g 的碳酸钙与100g 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设10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2HCl == CaCl2+H2O+CO2

100 73

10g x

=

x=7.3g

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00%=7.3%

(3)设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m

CaCO3+2HCl == CaCl2+H2O+CO2

100 111 44

10g m y

==

m=11.1g,y=4.4g

故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5%。

硫酸钡的质量为5.0g;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7.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5%。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吴秀玲,原文有删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正在不断改善着自己的居家环境,房屋装修越来越普遍。房屋装修会对室内空气质量产生影响,严重时会危害人体健康。为推行健康住宅,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国家制定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已于200331日起开始实施。

房屋装修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检测

参照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采集60户装修后0~18个月的室内空气样品,检测甲醛、苯、氨的含量(检测前关闭门窗12小时,并打开室内所有橱柜和抽屉,以保证污染物有一个最大释放和平衡过程)。检测结果见下表。

指标

甲醛

GB/T18883 —2002(mg/ m3)

≤0 .10

≤0 .11

≤0 .20

浓度范围(mg/m3)

0.02-2.19

0.01-1.20

0-1.86

最大超标倍数

12.9

10

5.3

超标率(%)

89

50

35

检测结果分析

(1)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及原因

由上表看出,装修后室内空气的首要污染物为甲醛,其次是苯和氨。在超标严重的家庭中,有的是过度装修,有的是购买了大量的新家具,有的是大量使用了人造板材、油漆、粘合剂、乳胶漆等,这些材料会持续向室内释放大量有害气体。

(2)室内空气污染物含量随时间的变化:0~3、5~8、9~12、12~18个月后,室内空气中甲醛、苯、氨含量的超标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

(3)室内空气污染物含量的反弹现象

跟踪检测发现,同年11月份室内甲醛浓度为0.15 mg/m3 (室内没有暖气、气温15℃、湿度30%)的房屋,12月份变为0.35 mg/m3 (室内有暖气、气温21℃、湿度35%)。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国家标准,室内空气中苯的含量不得超过_______mg/m3

(2)室内空气首要污染物甲醛(HCHO)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

(3)依据超标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4)引起室内空气污染物含量反弹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5)请你对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请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通电后两极上都有气泡冒出,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由于这是一种具有_________性的气体,因此点燃前必须________。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

(2)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__

(3)水通电后发生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该实验得出水是由____________两种元素组成的结论。

(4)在某次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了少量的NaOH溶液,测得了分别与电源正 负两极相连的阳、阴两极上产生的气体的实验数据如下:

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1~6分钟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2:l,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从第7分钟开始,每分钟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2:l,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氧气的性质,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1中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2中,点燃红磷前需要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所学知识,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最简单的有机物为____

②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

③缺乏某种元素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导致智力低下,这种元素是____

表示的微粒符号是____

(2)水是生命之源,但长期饮用硬水却危害人们健康,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________

(3)化学为我们解决能源、材料、粮食和环境间题,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

A.羊毛 B.塑料 C.尼龙 D.涤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下列各项中,____(填序号)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

①自顶端起约1 cm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②原料是半透明、微臭、无味白色固体;③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凹状;④一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 cm;⑤形状为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⑥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⑦吹熄后,能看见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并慢慢消失;⑧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⑨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凹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⑩受空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且生出黑烟。

(2)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有____

(4)如图所示,将桌面上两支燃着的且高低不同的蜡烛用一大烧杯罩住,最先熄灭的是____,其原因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1)2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_________ 

(2)50℃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 ___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 ;(精确到01%)

(3)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炎热的夏季是“登革热(dengue fever)”的高发期,防止蚊虫滋生、预防蚊虫叮咬成为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手段。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蚁酸化学名称叫甲酸,化学式为HCOOH。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微型实验装置,已知蚁酸(甲酸)在浓硫酸及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图中_________(填现象)说明甲酸分解生成了CO;此装置的优点有:_______(写一个)

(3)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

A.氢氧化钠溶液 B.食醋 C.苏打水 D.食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未滴加稀硫酸时,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说明氢氧化钡溶液能导电。氢氧化钡溶液导电的原因是___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则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是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2)若滴加稀硫酸前在烧杯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应呈现_____色。当观察到_______现象时,证明氢氧化钡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3)如图2,图像与该反应事实相符合的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