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题文)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甲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序号),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因为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

(2)乙同学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他应选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其中二氧化锰作用是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收集满氧气后,应先____________,再熄灭酒精灯;写出该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4)若丁同学用 F 装置排水取气法收集氧气,应先_____________然后氧气从_________

(5)已知:氨气(NH3)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备氨气。请你从图中选出制备氨气的发生装置___________,收集氨气装置是_________

【答案】A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分解B催化作用过氧化氢水 + 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满试管口没有放棉花撤导气管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装满水bAD

【解析】

(1)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反应的条件是加热,故选固固加热型装置A。加热固体时,为了防止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故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故是分解反应。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的条件是不加热,故选固液不加热型装置B。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 + 氧气。C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装置,该装置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满。

(3)高锰酸钾分解的速率较快,如试管口没有放置棉花,可能将高锰酸钾粉末经导管带入到水槽中,故水槽中变为红色。收集满氧气后,为了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故应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4)F装置为多功能装置,如改为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装置,应先将该装置装满水,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氧气由短管b通入,水从长管a流出。

(5)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备氨气,该方法的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反应的条件是加热,故发生装置选固固加热型装置A。氨气易溶于水,不能选排水法收集,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故选向下排空气法装置D收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欲配制100 g 10%的NaCl溶液,操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配制该溶液时,需要NaCl固体________g。

(3)量取溶剂时,采用仰视的方法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将配好的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加入________g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现象______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第二步、第三步的观察现象;并写出该实验发生化学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的实验也证明了氮气有哪些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写一点即可)__________

(4)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O2或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制取气体中, 对该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制得较纯净的O2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

(4)要制取较多CO2,应对图中仪器进行怎样改进__________。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对图中仪器进行怎样改进__________。制取CO2时,某同学在装置中添加了多孔隔板(图2),实验时,可将固体药品放在_______(填“a”或“b”)处,图2与图1相比有什么优点_______

(5)C+O2CO2 是我们最熟悉的反应,生成物也只有CO2,为什么在实验室我们不利用碳的燃烧来制取CO2,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比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为两个探究实验的改进装置,请回答问题:

(1)图A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填“干燥的”或“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通过对比可说明CO2能与水反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对比图B所示实验,加入H2O2溶液后,看到左侧试管比右侧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快,此外还可观察到左侧玻璃管内的液柱上升比右边____(填“高”或“低”),说明MnO2对此反应的催化效果比水泥好。有同学认为B实验设计有问题,需作如下改进: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和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所表示的粒子符号为_____,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

(2)质子数为11和17的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该物质是由_____构成的(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以下几个实验。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装置A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但未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铁丝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2)图B中红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该小组对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做了如图C所示的改进。(提示:二氧化硫可以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无色的亚硫酸钠溶液)。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该改进实验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某暗紫色固体A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和一种固体物质D。黑色固体C通常可用于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的催化剂。E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请推测,并回答:

(1)写出EB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

(2)加热暗紫色固体A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B的一条用途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 40;硫酸铜溶液能与白磷反应,从而化解白磷的毒性。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 230mL,注射器中硫酸铜溶液的体 积为 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 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_____(支持不支持”)燃烧。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①注射器中的水 自动喷射出来,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 4 mL 时停止下流。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得出结论)______

(反思与评价)此装置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有不少优点,请你写出一条:______

(4)本实验装置______(填不要)进行气密性检查,如果需要,说出你的操 作方法: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