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取某单一成分的溶液X三等份,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硝酸铵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镁溶液中,充分振荡,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加入物质

硝酸铵溶液

碳酸钠溶液

硫酸镁溶液

实验现象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生成白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

A.该溶液X一定呈碱性B.与硝酸铵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无色酚酞试液,酚酞溶液变红色

C.该溶液X中可能含有Ca2+ D.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的沉淀加入稀硝酸无任何变化

【答案】D

【解析】

根据表中的现象:加入硝酸铵溶液,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X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加入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X中可能含有,因此X可能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

A.根据溶液X中加入硝酸铵溶液,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结合NH4+的性质,溶液X中含有氢氧根离子,一定呈碱性,选项A正确;

B. 溶液X含有氢氧根离子与硝酸铵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氨气,氨气通入无色酚酞试液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选项B正确;

C.溶液X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X中可能含有,选项C正确;

D. 根据分析,溶液X可能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镁反应都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会稀硝酸反应,沉淀会减少或消失,选项D不正确。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固体,他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题:

1)物质BE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

2)反应①②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反应③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是_____

3)反应①、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否相同?_____(填“相同”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装置中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所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在A~E中选取)。

4)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NH3

b. H2

c. 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同学通过资料发现,向不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会出现以下现象。继而对氯化钙与两种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Na2CO3

NaHCO3

现象一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和气泡

现象二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现象三

产生沉淀

无沉淀

(查阅资料)

Ca(HCO3)2易溶于水。

(进行实验)

实验一:70℃恒温水浴下,向10 mL不同浓度的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10%CaCl2溶液,现象如下表。

浓度

Na2CO3

NaHCO3

10%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有较多气泡产生

5%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30 s后有少量气泡产生

1%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

滴加10滴出现浑浊

0.5%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

滴加52滴出现浑浊

实验二:如图进行实验。70℃恒温水浴下,向10 mL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滴加10%CaCl2溶液,测得CO2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

(解释与结论)

1NaHCO3的俗称是________

2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3)补全NaHCO3C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H2O

4)实验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实验一中,向NaH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时,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________

6)小组同学发现的资料,现象三的NaHCO3溶液中无沉淀,其原因可能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对酒精灯内、外焰温度高低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一:将一根细木条迅速水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部分的木条炭化明显。

1)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内焰温度比外焰温度_____。(填“高”或“低”)

实验二:同学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火焰层

焰心

内焰

外焰

平均温度/

432

666

520

2)由上表得出结论: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提出问题)为什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论不一致?

(查阅资料)①实验一中木条炭化是木条不完全燃烧的结果。

②锌的熔点为419.5℃,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致密薄膜,可阻止其内部进一步氧化。

(猜想与假设)木条被灼烧部位的温度和氧气含量都会影响木条的炭化程度。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实验一和实验二哪个结论更准确,同学们设计了如外焰如图所示的实验。按图1U型锌丝上下两端同时插入内、外焰中加热。图2是加热后锌丝两端向下弯折的情况。

(现象与结论)

实验现象

结论

3U型锌丝_____(填“上”或“下”)端先发生弯折

实验二的结论正确

(反思与评价)

4U型锌丝加热之前_____(填“应该”或“不应该”)用砂纸打磨。理由是_____

5)铝的熔点是660℃,如果用U型铝丝替代锌丝进行实验,请你预测加热后铝丝的变化情况_____。(用文字表述或仿照图2画图表示均可)

6)请阐述用U型锌丝替代细木条的优点_____(答2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根据金属性质的差异,工业上常采用电解法、火法、湿法等不同的金属冶炼方法。

1)钠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目前,工业上多采用电解氯化钠的方法生产金属钠。在电解熔融氯化钠获得金属钠的同时,还可获得一种能做消毒剂的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铜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火法炼铜的工艺,他们将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和木炭一起加热,就可得到红色的金属铜。(反应原理为Cu2OH2CO32CuO + H2O + CO2CuO + C Cu + CO↑2CuO + C 2Cu + CO2)另外,西汉时代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说法,到了宋代和元代,胆铜法(铁与硫酸铜反应)成为湿法炼铜的重要方法之一。

①下列关于胆铜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填序号)。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说明了金属铁的活动性比铜弱

C 硫酸铜溶液不能用铁桶存放 D 反应后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②与火法炼铜相比,湿法炼铜的优点有(至少答一条)________

3)镁—21世纪大有前途的绿色金属材料镁合金坚硬、轻盈又耐热,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飞机等领域的生产制造,被誉为国防元素,世界各国争相发展海水提镁产业。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小路同学在实验室中欲测定某海水样品中MgCl2的含量。她取了1.0 L该海水样品,逐步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NaOH溶液,边加边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实验中生成沉淀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试计算:

①当滴入NaOH溶液40g时(即A点),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

②该海水样品中MgCl2的质量_____?(精确至0.01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2(O2)

通过灼热的木炭

B

KC1固体(MnO2)

加入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NaNO3溶液(CuSO4)

加入过量Ba(NO3)2溶液,过滤

D

Cu(NO3)2溶液(HNO3)

加入过量氧化铜粉末,过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课本第152页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其中设计了如下实验:

你看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______


如果不做实验(1),在实验(2)中也只放乒乓球小片或滤纸小片,“能”或“不能”得出你的结论?(在选项上打“√”)______

能( )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干燥的氢气(已知H2密度比空气密度小,难溶于水),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3)若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