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小组同学用8.0g黑色氧化铜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1)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入稀硫酸中,溶液显__________色。

2)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多可产生硫酸铜的质量是______

【答案】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16g

【解析】

1)稀硫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入稀硫酸中,溶液显红色;

2)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3)设:最多可产生硫酸铜的质量是x

x=16g

答:最多可产生硫酸铜的质量是16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舌尖上的化学”。以下是厨房中一些实物图。

①上述物质中______富含蛋白质。

②碘盐中的“碘“是指______选填“元素”、“原子”或“单质”。食用碘盐是为了预防______疾病。填字母

贫血 甲状腺肿大 夜盲症

③净水机所标物质中含有金属的元素符号为______,净水机中使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一些溶解的杂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作用,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若向小试管(试管中装有水)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型管中的液面左升右降,则该物质是( )

A. 浓硫酸B. 硝酸铵固体C. 氧化钙固体D. 氯化钠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无色酚酞试液变 ______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溶液呈 ______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金属锌,若观察到______,则所取溶液星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3)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来中和废水中的盐酸,现取废液50g,逐滴滴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当溶液pH7时,用去氢氧化钠溶液8g。请计算废水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2℃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大小关系是甲>

B. 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C. t2℃时将30g乙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g

D. t1℃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均无固体物质剩余)升温到t2℃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2℃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大小关系是甲>

B. 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C. t2℃时将30g乙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g

D. t1℃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均无固体物质剩余)升温到t2℃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氢氧化钙溶液,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可能是CaCl2CaOH2;猜想_____猜想可能是CaCl2HCl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_____

猜想不成立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

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

_____

猜想成立

_____

猜想成立

(反思)(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

2)若猜想正确,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化学式)。

3)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或者方法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____

ApH试纸 B.镁条 C.检查导电性 D.铜片

(拓展延伸)(注意:若答对(拓展延伸)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1)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过程中,研究性小组取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氢氧化钙溶液,用pH和温度电子传感器实时获得的pH、温度曲线(如图),由图你得到的认识,

请写出两条__________

2)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基本观念中最基础的部分,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是研究化学应掌握的重要思维方法,试从微观角度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由中和反应实质可以知道部分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请再写出一组不能共存的离子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然后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由这一过程可知(  )

A. 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B. 4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无法比较

C. 20℃到50℃,b溶液质量分数不变

D. 3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