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根据提供的仪器回答问题:

①写出仪器名称:D______E_______

②若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并能随时添加液体,组装一套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是____(选填字母),该装置__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要求,加入药品前应先检查_______

③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___,实验过程中发现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组装仪器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先预热试管再对固体加热

、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珠

、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④含0.1mol碳酸钙的大理石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多_____g

⑤为研究双氧水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编号

药品

1gMnO25%H2O2溶液20g

1gMnO23%H2O2溶液20g

产生氧气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对比分析曲线上_______点所对应的坐标值,可知反应速率与H2O2溶液的浓度有关。

【答案】锥形瓶 长颈漏斗 DEF 不能 装置气密性 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向瓶外冒出 Ⅰ、Ⅲ、Ⅳ 4.4 bd

【解析】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①仪器名称:D是锥形瓶,E是长颈漏斗。

②碳酸钙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若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需要锥形瓶,因为要随时添加液体,所以需要长颈漏斗和双孔橡皮塞连接收集装置,故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是:DEF。因为装置中没有多孔隔板和弹簧夹,故该装置不能达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要求。制取气体实验中,为了能收集到气体,加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当瓶内充满气体时,气体就不能再被集气瓶收集,故收集满的现象是: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向瓶外冒出。如果装置中试管口没有向下略微倾斜,实验中冷凝水会回流到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加热时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珠,试管受热不均匀,也会导致试管炸裂;实验结束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水槽中的水会倒流至试管,导致试管炸裂;而实验中先预热试管,再对固体加热,使试管均匀受热,试管不会炸裂。故实验过程中发现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是:Ⅰ、Ⅲ、Ⅳ。

0.1mol碳酸钙的质量为:

设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故含0.1mol碳酸钙的大理石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4.4g

⑤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同,生成氧气的速率不同,因此相同时间生成的氧气的体积就不同,故可以比较相同时间生成氧气的体积多少,比较反应速率。由产生氧气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可知,bd点的纵坐标是相同时间内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生成的氧气的体积,故对比曲线上bd点所对应的坐标值,可知反应速率与H2O2溶液的浓度有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市某地石灰石资源丰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托盘天平称取了5份石灰石样品,分别加入各盛有200.0克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假设杂质不反应),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编号

1

2

3

4

5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g

12.5

25.0

37.5

50.0

62.5

生成CO2的质量/g

4.4

7.5

13.2

17.6

17.6

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并回答:

(1)实验编号为_______的实验数据有明显错误。

(2)这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3)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课堂上,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分组实验。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都呈中性。

1)第I组实验:探究酸和碱的反应。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并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充分振荡后,再逐滴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测得溶液的pH7.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

2)第Ⅱ组实验:为了探究一瓶忘记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提出猜想)

猜想1;溶质是氢氧化钠;

猜想2:溶质是________

猜想3:溶质是碳酸钠。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__

猜想3成立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交流讨论)

老师问:“若向少量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猜想3一定成立吗?”同学们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3不一定成立,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两组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进行集中处理。若使废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氯化钠(酚酞除外)则需向废液中加入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 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

B.t2℃时,20g 丙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70g溶液

C.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D.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白色固体可能是CaCl2Na2CO3Na2SO4CuSO4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进行如下实验: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Na2SO4CuSO4

B.原固体样品中一定没有CaCl2KNO3

C.溶液b的溶质中一定含有NaClBaCl2

D.白色固体c中一定含有BaSO4B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如图所示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写出图中C方框内甲、乙两种粒子的符号:甲______,乙______

(3)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的实质是______(填粒子符号,下同)和______结合成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三种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AC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B.t1℃时,A物质和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2℃时的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有晶体析出

D.t1℃时,60gC物质溶解于100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 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 pH=2的稀盐酸中加入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 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C. 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

D. 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