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

2)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_____装置相连进行实验,就可以检验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写出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 常生活中一种常见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并说出它的一个重要用途_____

【答案】长颈漏斗 锥形瓶 D CO2+CaOH2CaCO3+H2O 2H2O22H2O+O2 供给呼吸

【解析】

1)识别常见仪器,故答案为:长颈漏斗锥形瓶。

2)碳酸盐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D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5A装置属于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故答案为:2H2O2 2H2O+O2↑,供给呼吸。

答案:

1长颈漏斗锥形瓶

2D CO2+CaOH2CaCO3+H2O

32H2O2 2H2O+O2 供给呼吸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瓶过了保质期的淡黄色固体药品,标签上名称为“过氧化钠(Na2O2)”。某研究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其成分和性质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I.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用在呼吸面具和潜艇中产生氧气。其原理是: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常温、常压下O2的密度为1.3g/L

(分析猜想)

1)该小组同学认为,不做实验,就可以判断该物质中一定含Na2O2,理由是_____

2)进一步对固体成分提出以下猜想:I.只有Na2O2;Ⅱ.含有Na2O2NaOH两种物质;Ⅲ.含有_____两种物质;Ⅳ.含有_____三种物质。

(实验探究)

按如图的所示连接好装置。用电子天平秤取2.00g样品于干燥的装置中,分液漏斗中添加一定量的蒸馏水。

3)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水滴加到锥形瓶中。反应完全后无固体剩余,注射器中收集到80mL气体,说明样品中含有_____gNa2O2(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下同)。

4)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显_____(选填“酸性”或“碱性”),小明认为原固样品体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你认为他的观点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

5)继续向锥形瓶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上层清液红色不褪,根据实验可以确定滴加酚酞溶液前锥形瓶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6)将锥形瓶中混合物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等,称得固体质量为1.97g

(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猜想_____成立。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g

(反思与提高)

过氧化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最终会变质为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全世界的镍(Ni)消费量仅次于铜、铝、铅、锌,居有色金属第五位。镍常用于各种高光泽装饰漆和塑料生产,也常用作催化剂。

Ⅰ.(镍粉制备)

工业用电解镍新液(主要含NiSO4NiCl2等)制备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并利用其制备镍粉的流程如下:

1)反应器中的一个重要反应为3NiSO4+3Na2CO3+2H2O=NiCO32Ni(OH)2+3Na2SO4+2XX的化学式为_____

2)物料在反应器中反应时需要控制反应条件。

分析下图,反应器中最适合的温度及pH分别为__________

3)生产中,pH逐渐增加,生成Ni(OH)2含量也相对增加,则生成的碱式碳酸镍晶体中,镍的含量将_____(填升高降低不变)。

4)操作2含过滤、水洗、95%酒精浸泡、晾干等操作,其中用95%酒精浸泡的目的是_____

Ⅱ.(测定碱式碳酸镍晶体的组成)

为测定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及装置:

(资料卡片)

①碱式碳酸镍晶体受热会完全分解生成NiOCO2H2O

②碱石灰是NaOHCaO的混合物,可以吸收CO2H2O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准确称量3.77g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放在B装置中,连接仪器;③打开弹簧夹a,鼓入一段时间空气,分别称量装置CDE的质量;

④关闭弹簧夹a,加热装置B至装置C中导管末端无气泡冒出;⑤打开弹簧夹a,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⑥分别准确称量装置CDE的质量;⑦根据数据进行计算(相关数据如下表)

装置C/g

装置D/g

装置E/g

加热前

250.00

190.00

190.00

加热后

251.08

190.44

190.00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实验过程中步骤⑤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

2)计算3.77g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中镍元素的质量_____。最终通过计算得到了碱式碳酸镍晶体的组成。

(实验反思)

3)另一小组同学加热时在酒精灯上加了铁丝网罩,实验结束后,称得装置B中残留固体质量明显增大。经查阅资料发现:在温度控制不当导致温度过高时,NiO会被氧化成Ni2O3。该组同学称得残留的固体中镍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_____

A 70.1%    B 75.9%    C 78.7%    D 79.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输氧时,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 输氧时,该装置也能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C. 实验室中将该装置装满水收集氧气时,气体从a导管进入

D. 实验室中将该装置盛澄清石灰水时,气体从a导管进入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思维导图是激发大脑潜能,练就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图示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属于不同类别,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分析推理,回答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_____DE反应的实质为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思维导图是激发大脑潜能,练就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图示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属于不同类别,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分析推理,回答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_____DE反应的实质为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自然环境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如图所示),四个圈层经过漫长演化,既相对稳定、动态平衡,又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不停循环,这些循环既跟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关,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通过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现。

(一)内涵决定身份﹣﹣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l)用化学符号填空:

岩石圈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大气圈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_____。水圈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__。土壤中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的元素是_____

(2)按要求填表:

物质所属圈层

物质名称

物质的化学式

用符号表示构成物质的微粒

物质类别

生物圈

蔗糖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大气圈

氩气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水圈

氢氧化钙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岩石圈

_______

_______

Na+SiO32

_______

(二)甲烷﹣﹣小分子,大作为

在如图的四大圈层中,有下列6种物质:①甲烷;②水;③二氯化碳;④一氧化碳;⑤氢气;⑥氧气。构成这些物质的分子虽然简单,但这些物质有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有的是物质循环关键物质,有的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必需的物质。请回答:

(1)在这6种物质中,元素种类共有_____种,人类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有_____(填化学式,下同),植物生长必需的物质有_____,元素种类完全相同的物质是_____

(2)甲烷是最重要的基础有机物之一,不仅可做燃料,还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在隔绝空气和1000℃条件下,甲烷分解产生炭黑和氢气;

②在隔绝空气和1500℃条件下,甲烷分解产生乙炔和氢气;

③在1400℃条件下,适当比例的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④在800℃和催化剂条件下,适当比例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试写出上述②~④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_____

_____

(3)在反应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_____

在反应①和②中,反应物相同,而生成物不同,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条件不同导致_____

③和④两个反应的反应物不同,但生成物相同,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其原因是_____

在实际生产中,反应③需要按比例控制氧气不能超量,从物质性质的角度看,原因是_____

(三)柔之力﹣﹣神奇的水溶液

水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广泛。岩石圈约有四分之三被水覆盖,其中的某些物质被水溶解,其随水的天然循环在水圈中富集,富集后的物质可能再次沉积到岩石圈。

如图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海湖区的人们有一种经验,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指纯碱,盐指氯化钠,他们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

(2)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但仅用物理方法从盐湖中“捞碱”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工业上主要利用从水圈中获得的食盐来制备纯碱,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为确定某白色固体是碳酸钠还是氯化钠,在20℃时,取2.5g样品加入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所示,则固体粉末是_____。若将该溶液升温到40℃时,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四)金属﹣﹣工业的脊梁

金属及合金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航天军工。

资料:水圈和岩石圈中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工业生产中,可用菱镁矿做原科制'备金属镁,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l)已知①和②属于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

(2)通过化学反应,以岩石圈的矿石为原料还可以制备很多其他金属,请举一例说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制备原理)_____

(3)如图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镁化学性质活泼,原因是_____。四大圈层中含有下列物质:①硫酸锌;②氯化钠;③硫酸;④氢氧化钙;⑤氧气。其中能和铁反应的物质有(填序号)_____

(4)小梅同学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看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瓶壁上有黑色物质生成,她认为这种黑色物质是碳单质。在上述过程中,小梅运用的科学方法有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合理且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

A. 比较等量 MnO2Fe2O3 的催化效果

B.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00 g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8%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分析并计算:

1a →b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混合物中的_________发生反应。

(2)求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完全反应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