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B.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
C.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D.自行车车胎充气过多而炸裂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用稀盐酸除去铁锈过程中有新物质氯化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自行车车胎充气过多而炸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取一支蜡烛做如下实验.并作好记录.①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②用小刀切下一小块;③取一块切下的蜡烛放入盛水的小烧杯中;④点燃蜡烛,观察现象,并探究,燃烧后的生成物;⑤吹灭蜡烛后观察发生的现象.
(1)由此可知:石蜡的物理性质有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比水小;
(2)石蜡的化学性质有具有可燃性;
(3)能证明发生化学变化的结论是点燃蜡烛,能燃烧;
(4)能证明发生物理变化的现象是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有长变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四组物质中能按照如图三角形关系图(“→”表示反应一步完成)进行转化的是(  )
ABCD
XCaCO3Fe2O3CMg
YCaOFeCOCu
ZCa(OH)2FeCl2CO2Fe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外探究小组对实验教师提供的一包白色固体(可能是NaCl、Na2SO4、Na2CO3和NaNO3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且每步实验中均加入足量的试剂,至充分反应.实验过程、现象如图:

请分析实验过程并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中不能用稀盐酸代替稀硝酸的原因是防止稀盐酸与AgNO3溶液反应,对判断是否含有NaCl造成干扰;
(2)滴加Ba(NO32的目的是检验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Na2SO4
(3)通过计算推断:原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各成份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与水在常温下反应会生成碳酸:但是在叶绿体和光的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葡萄糖和氧气,由此你能总结的规律是?
(2)“把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与“把过氧化氢溶液逐滴滴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否相同?哪种方法可以得到平稳的氧化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1是常见实验仪器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1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发生装置应选仪器CF(填序号),用高锰酸钾制O2发生装置应选仪器ABH(填序号),反应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用CO还原铁矿石应选仪器ABG(填序号);加热前应先通入CO一会儿,目的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然后用酒精灯预热、再对准固体加热;尾气应点燃.
(4)如图2为某同学的家庭实验,该装置的右边部分相当于图中的仪器BDH或ABG(填序号)的组合;该实验左边部分在操作上的优点是可随时反应和随时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如果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9,硒原子的质子数为(  )
A.65B.28C.34D.7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
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核外电子改变核内质子数也会随之改变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为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t2℃的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
B.将t2℃的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没有晶体析出
C.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b>c>a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