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赤铜(Cu2O)与木炭粉混合加热到800℃,得到了多种物质.其中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有什么元素,生成物中就有什么元素,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不可能得到的是金.
解答:解:反应物炉甘石(主要成分ZnCO3)赤铜(Cu2O)与木炭粉中存在Zn、Cu、C、O 四种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也存在这四种元素,故不可能有金元素,就不能得到金.
故选B
点评:做对该题的关键是要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要求学生一定要牢牢的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真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2、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常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10,由此可知碳酸氢钠溶液呈
性.
实验二: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进行实验]为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  碳酸氢钠到铜片上加热,如右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有水珠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或Na2CO3
①他们猜想的依据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②请设计实验检验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是NaOH还是Na2CO3,并填入下表(只要求填写其中一行.若两行都写,按第一行计分):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取样,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固体产物是Na2CO3,而不是NaOH
取样,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没有气泡产生
固体是产物NaOH,而不是Na2CO3
[拓展应用]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镁等常用于制作抗酸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但对于
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在胃酸过多时,却不宜服用碳酸氢钠、碳酸钙等碳酸盐,
其原因是
它们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胃内压强增大,可能会产生胃穿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35、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为寻找处理CO2,减少其排放的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实验室制取CO2,并将CO2转化的实验.制取CO2装置图如下:

将CO2转化的实验流程为:

请你帮助他们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2)浓硫酸的作用是
吸水干燥
,收集装置为
B
(填字母)
(3)利用C装置可以收集标准状况下最轻的气体,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Zn+H2SO4═ZnSO4+H2
,点燃这种气体前应
验纯

(4)实验流程中CO2转化的最终产物为
C和O2
(填化学式,下同),在此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东城区二模)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图示回答:(注:a与b处分别接尾气处理装置)

(1)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A
(填字母,下同).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
B
,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2)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空气的重要污染源,其成分之一是氮氧化物(如NO2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
(i)NO2常温下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
(ii)N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硝酸.
(iii)实验室常用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NO2:Cu+4HNO3(浓)=Cu(NO32+2NO2↑+2X.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物质X的化学式为
H2O
H2O

②若从上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NO2气体,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
B
(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E
E

③实验时在发生装置中可以观察到:铜片不断溶解并得到蓝色溶液[为Cu(NO32溶液],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铜片表面有气泡放出,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铜片表面有气泡放出,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烟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吸收掉二氧化碳后,再打开止水夹.
(1)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倒吸入烧瓶,烧瓶中溶液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倒吸入烧瓶,烧瓶中溶液变浑浊

(2)根据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原因是
不能,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
不能,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

(3)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提出新问题:烧瓶内液体的溶质可能是什么?
[猜想]猜想①: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②: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你还需补充的猜想:溶质是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设计实验]请你为这三种猜想设计实验验证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16
16
g,水的体积为
184
184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②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将一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称量其质量.然后
BA
BA
(按操作的先后顺序选填字母),直至天平平衡.
A.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烧杯中    B.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
该步骤中用烧杯而不用纸称量氢氧化钠的原因是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或氢氧化钠易潮解)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或氢氧化钠易潮解)

③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搅拌,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④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贴上标签.
(2)如图表示用上述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与20g某稀盐酸发生反应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①根据曲线判断,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20g
20g
时,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②当加入15g氢氧化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HCl、NaCl
HCl、NaCl
(写化学式).
③试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