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C是B、D两物质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各题:

(1)B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3)物质C的用途之一为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H2O 分解反应 助燃 CO2+Ca(OH)2═CaCO3↓+H2O。

【解析】

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E是碳酸钙; CB、D两物质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葡萄糖,同时释放氧的过程。C可能为氧气,B、D为水或二氧化碳, 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A能转化为C(氧气),A能转化为BBC(氧气)能相互转化,水和过氧化氢都是氢、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过氧化氢能转化为氧气,能转化为水,水和氧气能相互转化,则推测A为过氧化氢,B为水,C为氧气,D为二氧化碳,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B物质的化学式为H2O

(2)反应①为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3)根据分析,物质C为氧气,用途之一为助燃;

(4)反应④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军同学准备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分解。他设计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请你帮他完成下面未填完的空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加热试管中少量氯酸钾,熔融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加热氯酸钾能产生氧气,但是反应所需温度_________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分解

实验二

取少量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

_________________

加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______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1)在小军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_

(2)小英同学认为上面的实验还不能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请你帮她写上理由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如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反应②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3)反应③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

(4)生成④的反应现象为________

(5)与氧气反应的共同特征为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6)物质⑤属于________(填序号).

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7)氧气有很多用途(如图),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曾经有一段时期,个别餐饮店和学校食堂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经卫生部门检验鉴定,是就餐者食用了含“毒鼠强”的食品所致。已知“毒鼠强”的化学式为C4H8N4S2O4

(1)“毒鼠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

(2)“毒鼠强”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_

(3)多少克“毒鼠强”中所含碳元素质量与9.2g酒精(C2H5OH)中所含的碳元素质量相等_________。(本小题要求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并作答,只写计算结果的不给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有煤、_____和石油,它们都属于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当报警器接触到泄露气体时,会发出响声。某同学家中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试判断:报警器安装的位置应如图中的_____(填A或B)所示,简述你的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做法不属于安全措施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C.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

(4)学好化学,用好化学,使化学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如图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

①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除生成甲醇(CH4O)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B.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C.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中都含有碳、氢元素

③尿素[CO(NH2)2]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控制一定条件可以使CO2和M发生反应:CO2 + 2M ═ CO(NH2)2+H2O,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5)“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举措不能达到“低碳”目的是____(填字母).

A.提倡使用节能灯; B.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等能源;

C.选择步行、骑自行车等方式出行; D.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D. 参加反应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白银做容器有杀菌作用,净化水质。如图是银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银是金属元素 B. 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7.9g

C. 银原子的电子数为47 D. 银容易失去电子而形成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①NaOH浓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②浓硫酸有吸水性,常用做气体的干燥剂

③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下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 cm,试管容积为20 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2

加入2mLNaOH浓溶液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3

先加入2mL浓硫酸

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4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

再充满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5

先加入2mL蒸馏水

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

至第20天全部变黑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__________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___(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和稀有气体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__

(7)由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镁条变黑后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