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干冰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种类 B.分子间距 C.原子大小 D.原子种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达州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通常状况下,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欣悦同学用锌粒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若用F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端进入(填b或c)。

【提出问题】①导出的气体除H2外,还有哪些气体?

②氢气具有可燃性外,还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设计实验方案】欣悦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个装置中气体都完全反应或吸收)。

【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装置中的白色固体变成蓝色

气体中有H2O

乙装置中产生

气体中有HCl

丁装置中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戊装置中白色固体变成蓝色

H2能与Fe2O3反应

丁装置中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总结】

①根据丁装置中实验现象,说明氢气具有 性。

②丁装置加热前通入H2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巴中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天然气、沼气、瓦斯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

(2)钙离子___________。

(3)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上海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废液M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

①反应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②M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

③为进一步确定M的成分,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Ⅰ 重新取M样品,滴加过量的试剂X,静置;

Ⅱ 取Ⅰ中的上层清液,滴加酚酞;

Ⅲ 向Ⅱ中的溶液滴加过量的稀硝酸;

Ⅳ 向Ⅲ中的溶液滴加试剂Y。

完成填空:

试剂X是________(选填“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试剂Y是________溶液。能确定M中含有氢氧化钠的最主要的一个现象是________;能确定M中含有氯化钠的最主要的一个现象是__________。(需写明现象对应的步骤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上海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都正确的是( )

加热;使用后吹灭并盖上灯帽

吸取液体;滴管口向上防止液体流出

测量液体体积;不能被加热

称量药品;药品直接放置于天平上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上海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氢氧化钙俗称( )

A.烧碱 B.纯碱 C.熟石灰 D.石灰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陕西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己经完全反应 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实扮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1)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______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

(2)小慧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夏实验。

①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______溶液,测得溶滚pH=7。

②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发现溶液变为____色。但小亮认为实验②不能说明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他重新改进了实验。

③另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持续通入CO2至饱和,测得溶液pH=5.6。

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影响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

【实验探究二】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再向容器中滴加

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二和猜想三不成立。

【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晌反应是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小慧又提出,也可能是反应太慢,无法观察到气泡产生。她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取出【实验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pH为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溶液的pH为Y,若______Y(填“>”“=”“<”),则她的猜想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南充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根据下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_________℃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乙、丙三种物质中,__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

(3)分别将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___________(填序号)

A.甲、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丙

C.溶液的质量:甲>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泸州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积累了不少对化学物质变化的认识。请回答:

(1)西汉《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指的是硫酸铜溶液。这句话中化学反应产物的名称是铜和

(2)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丹砂指的是HgS。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表示为(已知原子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g>s>o)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中是否发生了“氧化反应”? (选填“是”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