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科学家已经可以移走原子“画出”最小的中国地图.根据这一事实,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体积很小
B、原子是客观存在的
C、说明现代科学已进入了操作原子的阶段
D、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A、原子的体积很小,用肉眼无法看到,故A说法正确;
B、通过图示可知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故B说法正确;
C、科学家已经可以移走原子“画出”最小的中国地图,所以说明已经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故C说法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说法错误,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1)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
 
;(2)红磷燃烧的产物
 

(3)含三种元素的汽车燃料
 
;(4)可用于制作“叶脉书签”的碱
 

(5)发酵粉成分之一的小苏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实验室里,大刚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一定量的氧气后,剩余47.4g的固体.小强同学继续加热这些固体至完全反应后又制得了一些氧气,同时得到37.8g的固体,小强将其充分溶解于170.2g水中,搅拌后过滤,得一定质量的滤液,并将过滤后所得固体洗涤、干燥,回收得到8g黑色固体纯净物.请回答下列问题:(相对原子质量:O-16Cl-35.5K-39)
(1)小强所做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强所做的实验中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3)在小强的实验中,列出求解氯酸钾质量(X)的比例式
 

(4)大刚和小强在实验中消耗氯酸钾的质量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C60碳的化合物
B、C0和0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C、C02本身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D、二氧化碳不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一含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测得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取该混合物20g,经高温煅烧后,将剩余固体投入足量水中,固体全部溶解,然后向溶液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
A、22.2gB、20g
C、25gD、5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
C、“2H”表示两个氢元素
D、从元素名称可以判断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比如“汞”是非金属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6g碳与32g氧气进行化合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A、44gB、38g
C、22gD、2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碳、氧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铬原子序数为24,则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24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在反应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刘明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待完全反应时消耗滤液15g.
(1)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
 

(2)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计算滤液中各成分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