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森林失火时,通常砍伐掉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

A. 隔离空气 B. 开辟运输水的道路

C. 隔离可燃物 D.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e、f仪器的名称是:e_____________,f__________。

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A、B、C、D),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实验中熄灭酒精灯的操作是__________。

③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__________(填“漏气” “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④常温下用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制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选填下列说法的序号)。

A.可以随时加液 B.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C.可以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若用D装置来收集氢气,在D装置中装满水后气体从________管通入(填“g”或“h”)。

9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含硫酸的物质的量_________mol,用上述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鉴别物质
 

实验方法
 

A.过氧化氢和蒸馏水
 

分别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
 

B.镁和锌
 

分别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
 

C、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D.活性炭和氧化铜
 

分别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2016-2017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甲、乙、丙、丁是几种常见的物质,分别由氢、碳、氧中的1~3种元素组成。

① 甲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其名称为_______。

② 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化学式为________,2摩尔乙中约含________个乙分子。

③ 丙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④ 气体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其对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____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2016-2017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某化合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二氧化碳,该化合物可能是

A. 氢氧化钾 B. 碳酸钙

C. 碳酸钾 D. 硝酸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2016-2017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物质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 二氧化碳灭火 B. 木炭吸附色素 C. 生石灰作干燥剂 D. 液氢用作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崇明县2016-2017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图中A、B、C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t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固体A______g。

② t2℃时,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

③ t1℃时,将30g固体C加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g。

④ 写出一种将固体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⑤ 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A溶液和蒸馏水来配制l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A溶液。则所需16%的A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⑥ 一定温度下,向图4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5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判断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编号)。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崇明县2016-2017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海水 B. 糖水 C. 冰水 D. 泥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某同学针对氧化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写出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Ⅰ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要用实验证明B中不是水而是一种溶液,可用试剂_________或_________等;方案流程中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_________(填A、B或C)。

(3)①若操作Ⅱ是滴加Na2CO3溶液,出现白色浑浊液,请完成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Ca(OH)2 + Na2CO3 → NaOH +__________ 。

②若操作Ⅱ是加入少量氧化钙,出现白色浑浊液的原因是_________。

A. 氧化钙遇水放热 B.溶液中水的质量减少 C.溶液B可能是饱和溶液

(4)

①图一,在未加水前,根据A与B液面相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A.装置漏气 B.气密性良好

C.无法判断气密性 D.里外压强相等

②图二,在加水后,观察到液面A低B高,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过了一段时间,观察到液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