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氢氧化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靖江市教育联盟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当堂练习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从2012年3月7日开始,苏州正式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向社会公布市区环境空气PM2.5实时监测数据,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很难被人体的呼吸系统过滤,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下列哪些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

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②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控制;③发展城市公共轨道交通和快速交通;④严厉查处焚烧垃圾、秸秆。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题型:选择填充题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活泼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水和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按要求回答相关的问题。

(1)下列所说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

A.矿泉水 B.蒸馏水 C.自来水 D.雨水

(2)下列能区分软水和硬水的物质是。(_______)

A.食盐水 B.肥皂水 C.食醋 D.苏打水

(3)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_______)

A.花生油 B.白糖 C.酒精 D.食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B. 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D.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某同学欲量取10mL某液体,它将量筒放平稳,从高处俯视量筒的刻度,则该同学量取实际液体量为( )

A. 大于10mL B. 小于10mL C. 等于10mL D. 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2017-2018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小军同学想要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分解”.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请你帮小军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少量氯酸钾于试管中,加热至熔融,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接近试管底部,发亮复燃

加热氯酸钾产生氧气,但是反应所需温度_______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分解

实验二

取少量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_________

实验三

___________加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__________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在小军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

(3)小英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在氯酸钾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也能加快其分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

(4)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的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____和____不发生改变

[注意:若答对第(5)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请设计实验验证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写出实验操作及预期的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10月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分别设计了以下两种装置,如图I和图Ⅱ,图Ⅱ选用容积为30ml(规格为18mm×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进行实验,均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 图Ⅱ的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Ⅰ实验中观察到的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图I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集气瓶的容积(ml)

实验开始时量筒内水体积(ml)

实验结束时量筒内水体积(ml)

150

60

37.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

(3)图Ⅰ实验中,下列操作过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弹簧夹没夹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B.燃烧匙内盛放过量的红磷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C.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D.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4)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

中,将规格为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

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⑤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填序号)

(5)图Ⅱ实验中,若操作均正确,注射器活塞注最终停止在_________mL刻度处。

(6)图Ⅱ实验中,若上述步骤③中,未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其它步骤都不变,则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的活塞将先向_____(填左或右,下同)移动,后___移动,最终活塞会停留在_____mL刻度处。

(7)对比图Ⅰ和图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图Ⅰ和图Ⅱ都能粗略的测出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

B.图Ⅱ实验中,没有白烟逸出,更环保;

C.图Ⅱ实验中装置始终密闭,避免红磷放入瓶中时空气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

D.实验中红磷的用量越多,实验测量结果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玻璃管中装的是细铜丝。

(已知:铜 +氧气 氧化铜;氧化铜是固体)

(1)若加热前,两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有30mL空气,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后,理论上密闭容器中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mL,由此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____。

(2)不同的同学在做上述实验时结果差别较大,甲同学最后剩余气体26mL,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能否将铜丝换成木炭?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