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有:①工业生产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废”的任意排放;②农业生产中不合理使用的________、________随雨水流入河流中;③生活________的任意排放,含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的__________随意乱扔等。

(2)水草疯长,鱼虾几乎绝迹,水质恶化,主要原因是河水中_________、________两种元素含量过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华现象。为减少污染,我们能做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甘肃省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1)温泉中含有的钙、镁、钠、硫等矿物质对人体具有保健及美容的作用,这里的“钙、镁、钠、硫”指的是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黏合剂和防火材料,其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氮气常用于粮食的保护气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5校联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盐酸除铁锈,观察到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沭阳县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 B.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C. 浓盐酸打开瓶盖,瓶口有白烟 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甘肃省兰州市等联片办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装置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工业制氧气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二氧化锰和_________(填名称),二氧化锰固体在反应中起_________作用,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锰固体应该从_________加入;

(4)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入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活塞,观察水槽中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甘肃省兰州市等联片办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试验结束后剩余的药品放入原瓶

B. 用100mL的量筒量取98.0mL水

C.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水槽内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

D.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甘肃省兰州市等联片办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图是电解水反应的示意图。该图说明了 (  )

A. 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 水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C.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D.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句容市华阳片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查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同学们对制作糕点常用膨松剂Na2CO3或NaHCO3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探究一】NaHCO3和Na2CO3性质差异的探究

(1)现有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2CO3和NaHCO3溶液

酸碱性:取样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显__________色;

酸碱度:NaHCO3溶液___________Na2CO3溶液(填“>”或”“<”)。

(2)稳定性:按下图,实验中可观察乙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甲烧杯不变,则乙烧杯对应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结论: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性___________(填“强”或“弱”)。

(3)利用溶解度鉴别NaHCO3和Na2CO3:分别取Xg两种固体粉末加入20℃,10g水中充分溶解,通过观察溶解现象来区分,X可以是下列的__________。(选填A、B或C)

A.1.5g      B.0.96g      C.0.5g

【问题讨论】

(4)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_____(选填A或B)A.熄灭酒精灯 B.把甲、乙烧杯移开

(5)小试管内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探究二】测定NaHCO3和Na2CO3混合物10.0g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下图,夹持装置略)

【问题讨论】

(6)实验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没有装置E,NaHCO3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8)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量测定】

(9)测得装置D的质量实验前为120.2g,实验后为122.4g,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

_______

【知识拓展】

(10)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以生成NaHCO3,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A. 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C. 探究Mg在CO2气体中燃烧生成的白色固体可能Mg(OH)2

D. 探究Cu(OH)2粉末加热后生成的黑色物质可能是Cu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