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取装置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B.
收集氧气
C.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D.
验证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
【答案】分析:A、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到液面以下,保持气密性的良好,导管伸入集气瓶内要短;
B、本装置用于收集气体时,所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时要从长管进入,所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时要从短管进入;
C、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的操作为:通入气体的过程中将燃烧的木条平放于集气瓶的瓶口,看是否熄灭;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可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因此检验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的操作为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解答:解:A、反应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到液面以下,导管刚刚露出橡皮塞,因此答案A正确;
B、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因此答案B正确;
C、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的操作是在收集过程中进行的,而图中的验满时导气管已经撤掉了,所以无法进行继续的验满.因此答案C不正确;
D、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因此答案D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在实验中的一些基本操作.对于药品的取用、药品的称量、药品的加热、过滤等基本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要了然于胸.另外深入探究课堂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问题的实质,密切注意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真正做到融汇贯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2、如图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一些仪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的名称:②
试管
,⑤
烧杯
,⑦
导气管

(2)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
;选用如图中的
①⑤⑥⑦
(填序号)可组成一套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制取并收集氢气的装置.
(3)为了检验制得的H2中是否混有CO2,可使气体通过②④组成的装置,此时②中应装澄清石灰水,气体应从
a
(填“a”或“b”)端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4)③⑥可组成制取较多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若在反应进行中用止水夹将橡皮管夹紧,可能出现的后果:
酸溶液从长颈漏斗口溢出(只说漏斗中液面上升不得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①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集气瓶
集气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选用的制取装置为
A和E
A和E
(填字母,下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其化学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B
,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不易溶于水
,反应结束后,欲将二氧化锰回收再利用应进行的主要操作是过滤,所需玻璃仪器为
烧杯
烧杯
玻璃棒
玻璃棒
漏斗
漏斗

(2)根据所学知识及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A
,选用
D
D
装置收集氨气.(填写字母)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①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
B
B
(填字母)的量筒.
A.5mL      B.10mL      C.100mL
②往试管里装固体粉末,通常使用
C
C
(填字母).
A.镊子      B.玻璃棒     C.药匙(或纸槽)
③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B
B
(填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有关仪器的名称:①
铁架台
铁架台
 ②
锥形瓶
锥形瓶
 ③
集气瓶
集气瓶
  ⑤
酒精灯
酒精灯

(2)图B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取H2的实验装置,此装置存在的两处错误的是a
长颈漏斗未找插到液面下
长颈漏斗未找插到液面下
,b
伸入锥形瓶内的导管太长
伸入锥形瓶内的导管太长

(3)某同学在用装置F 做H2还原CuO的实验时,出现了下列异常现象:①事先已检验并证明H2已纯净后,再通入装CuO的试管中,结果在加热试管中的CuO时发生爆鸣;②试管中CuO全部变红后,又逐渐变黑.分别简述产生上述二种现象可能的原因:a
没有先通氢气就开始加热,使试管内的氢、氧混合气体被点燃而产生爆鸣
没有先通氢气就开始加热,使试管内的氢、氧混合气体被点燃而产生爆鸣
,b
先停止通氢气后停止加热,使热的铜与进入试管的氧气反应,又转变为氧化铜
先停止通氢气后停止加热,使热的铜与进入试管的氧气反应,又转变为氧化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学习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时,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探究:

(1)他们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主要操作有:①装药品;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固定装置;④加热;⑤收集气体;⑥撤酒精灯;⑦从水槽中撤出导气管.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②①③④⑤⑦⑥
②①③④⑤⑦⑥
.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产生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
装置中有空气,会造成收集的氧气不纯
装置中有空气,会造成收集的氧气不纯

(3)检验制得的气体是否是氧气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他们用制得的氧气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发现集气瓶炸裂了,其原因是
试管底部没有放入水或细沙
试管底部没有放入水或细沙
.F装置可用来测定制得氧气的体积,对进入量筒里的水读数时,我们的视线应
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衡
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衡

(4)小组成员小慧同学想用氯酸钾制取一瓶氧气,误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热时氯酸钾的反应速率也很快.于是她惊奇地告诉同学舒展:高锰酸钾也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小明经过思考后,认为小慧的结论不科学. 你认为高锰酸钾能加快氯酸钾分解的原因是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时生成了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时生成了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是否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呢?
(填“是”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面四个实验都是教材中的化学实验,请回忆并解决有关问题.
精英家教网
(1)实验A证明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外焰温度最
 
(填“高”或“低”).
(2)实验B是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瓶中预先加水的目的是:
 
.小郑同学对该实验进行药品改进,把水替换为滴有酚酞试液的
 
溶液,实验时既能更好达到目的,又提高实验现象的趣味性.
(3)实验C是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实验,用点滴板代替试管完成实验的好处是
 

(4)实验D是蒸馏水的制取,蒸馏过程水的流向是
 
 (填“下入上出”或“上入下出”);高温水蒸气的冷却,从微观角度看是水分子的
 
减小了.
(5)二氧化氮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的有毒红棕色气体,用铜片与浓硝酸(HNO3)共微热就可以制得,同时生成硝酸铜和水.现请你回顾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①补全实验室制取NO2的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
  △  
.
 
Cu(NO32+2NO2↑+
 

②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的设计.根据①的方程式,要制取一瓶NO2,至少要选择上面实验装置A、B、C、D中的铁架台、
 
 
 烧瓶等仪器用于组装实验装 置,收集方法可采用
 
,并进行必要的尾气处理.整套实验装置设计组装完毕后必须检查
 

③请你预测制取NO2时的实验现象:(至少答两点)Ⅰ:
 
;Ⅱ:
 

④反应后所得溶液通过
 
 (填操作名称)可以获得硝酸铜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