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0?常德)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B>A
C>B>A

(2)曲线上的P点表示的意义为
在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在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在50g水中加入20g A物质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6.7%
16.7%

(4)如上图(乙)所示,往常温下的蒸馏水中慢慢加入浓硫酸,结果发现试管内的溶液中出现晶体.则X应该是A、B、C三种物质中的
C
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从而可以确定在一定量的水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判断出温度变化时溶液中量的变化等.
解答:解:(1)根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C>B>A,故答案为:C>B>A
(2)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t2℃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在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3)由于在t2℃时,A的溶解度是2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A,则50g水中最多溶解10gA,则在50g水中加入20g A物质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g
10g+50g
×100%=16.7%,故答案为:16.7%
(4)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升高,而试管中的溶液中出现晶体,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0?常德)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
C、Fe
C、Fe
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在原子结构中,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
原子核
原子核
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
构成.若某原子R的核电荷数为63,则R的核外电子数为
63
6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常德)在校园文艺节上,萌萌同学表演的“水能生火“的化学小魔术博得了满堂彩,她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事后她对这魔术的化学原理很感兴趣,于是便和同学们一起探究起来.
【提出问题】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②脱脂棉为什么会燃烧?
【大胆猜想】①可能生成了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
②反应过程可能有能量变化.
【设计装置】萌萌他们组装了如右图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分液漏斗可通过活塞控制液流速度,吸滤瓶右侧有支管可导出气体(瓶内为空气).
【实验探究】探究l:反应生成的气体物质是什么?
探究2:脱脂棉为什么会燃烧?
(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以适当的速度将水滴入Na2O2中,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氧气(或O2
氧气(或O2

(2)实验中还观察到与吸滤瓶连接的导管在盛水的烧杯中有气泡冒出,试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Na2O2与水反应时,产生大量的热,吸滤瓶中空气受热膨胀产生气泡
Na2O2与水反应时,产生大量的热,吸滤瓶中空气受热膨胀产生气泡

这一现象为
脱脂棉燃烧
脱脂棉燃烧
找到了依据.
探究3:反应生成的另一种产物是什么?
(1)同伴强强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萌萌认为不可能,萌萌的依据是
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不可能生成碳酸钠
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不可能生成碳酸钠

如果你同意萌萌的意见,请你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探究1反应后的溶
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无现象
无现象
生成物中
生成物中
(2)萌萌再取探究l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
性,则这种产物应该为(写化学式)
NaOH
NaOH

【作出结论】由实验探究的结果,萌萌他们得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H2O═4NaOH+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