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 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

A.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8 mL B. 肯定大于8 mL

C. 肯定等于8mL D. 肯定小于8 mL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莒县第三协作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周测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天山雪”纯牛奶 B. “崂山”矿泉水 C. “无名”啤酒 D. 冰水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查阅资料】镁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镁,也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固体氮化镁。

(1)中细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条只和空气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的水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_%。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

(4)上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试验中红磷的替代品有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5)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碳和氧化镁,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按要求写出下列适当的符号

(1)氩元素___________;(2)铜元素___________;(3)镁元素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________;(5)水______________;(6)高锰酸钾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否是氧气的方法是(  )

A. 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 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 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 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练习: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题型:信息分析题

化学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物质的 ______ 与 ______ ;物质的 ______ 与 ______ ;物质的 ______ 与 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新余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利用仪器组装图一所示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①红磷燃烧冒出浓厚的________。

②实验完毕,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总容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③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对该实验进行改进(装置如图二所示),用配制的发热剂(主要成分为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消耗集气瓶中的________。

④经实验、分析、研究,小组同学又对实验进行改进(装置如图三所示),他们不是将同样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集气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图三所示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氧气含量更接近,其两点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