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沿海工业区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少量的Fe2+,Na+,Ca2+,Cu2+,Cl,为了达到零污染的目标,将污水进行如下工业流程处理:

(1)步骤的操作名称是   ,并写出步骤中的化学方程式   

(2)滤渣所含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加入过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   

(4)在滤液中加入盐酸使得到的溶液呈中性,要使用  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确保盐酸不过量.

【答案】 (1) 过滤;Fe+CuCl2=Cu+FeCl2; (2) Fe和Cu;(3) 完全除去Fe2+;(4) pH试纸.

【解析】

试题分析:(1)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应该采用过滤的方法;因为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铁排在铜的前面,因此可以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2)因为在步骤中加入的铁粉是过量的,所以滤渣是置换出来的铜与剩余的铁的混合物;(3)氢氧化钠溶液能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亚铁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将亚铁离子完全除去;(4)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也就是pH,通常用pH试纸.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同时测定试管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请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反应时间/min

1

1.5

2

2.5

3

剩余固体质量/g

2.55

2.25

2.10

2.04

2.04

(1)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用“﹣”连接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可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可以为盐 B.乙只能是氧化物或酸

C.丙只能是金属单质、盐或碱 D.其中一个反应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会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的是

A食物变质 B烧碱潮解 C矿石粉碎 D分离液态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途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化学性质相似

D.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需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假设常温下该稀硫酸的PH值为0.在装有100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104.4g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1)实验室只有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需要量取   mL(保留一位小数)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 

(2)在如图中,画出烧杯内溶液的PH值变化图象.(标出Na2CO3溶液的质量)

(3)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稀HCl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

B. a克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

C. 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

D. 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1)为了检验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如上图(略去其中的夹持装置)所示三个对比实验。

一段时间后,甲中铁丝发生锈蚀且试管中液面上升,乙和丙中均无明显变化。由此得出铁丝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丝与 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铁制品在下列情况:潮湿空气中部分浸入食盐水中干燥的空气中 最易生锈的是 填序号,下同),不易生锈的是

(3)在“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文物中,铁器锈迹斑斑,残存很少,而“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这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金的 (填“强”或“弱”)

(4)为了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了选择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铁钉外,还需要选择的一种溶液是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爱护资源,保护环境主张的是

A. 公交出行 B. 焚烧垃圾、秸秆 C. 监督举报排污 D. 使用节水器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