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构建模型和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李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硫酸的pH,则结果会__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

(2)图中①的现象是_____

(3)写出一个符合图中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图中⑤的性质在工业上可用于______(填用途)

【答案】偏大 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除铁锈

【解析】

(1)酸溶液的pH<7,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硫酸的pH会导致硫酸的酸性减弱,则pH越大,结果会偏大,故填:偏大;

(2)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填: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3)图中③是酸与盐的反应。酸与盐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要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硫酸与碳酸钠的反应等符合该条件,其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4)图⑤的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该性质在工业上可用于除铁锈,如稀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填:除铁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金属与酸反应时,小珍同学将浓硫酸与铜片混合物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溶液变蓝色,同时闻到刺激性气味。

[提出问题]铜能与浓硫酸反应,反应生成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硫。

猜想2:可能是__________

猜想3:可能是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

猜想4:可能是氯化氢气体。

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4不合理,依据是__________

[查阅资料]SO2SO3都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浑浊。硫酸钡不溶于酸,亚硫酸钡沉淀溶于稀盐酸或稀硝酸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小珍将浓硫酸与铜片混合物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停止加热,用注射器向装置B中注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1正确。

[反思拓展]①铜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一种硫酸盐和两种氧化物,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

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

③铜与稀硫酸加热不发生反应,铜与浓硫酸加热能反应,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填序号)。

A 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不同

B 铜能与稀盐酸反应

C 浓硫酸与铜反应体现了浓硫酸酸性

D 铜与浓硫酸反应证明铜活动性在氢前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实验探究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未,该粉末是铜粉和氧化铁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猜想)假设l:红色粉末是铜粉; 假设2:红色粉末是氧化铁粉; 假设3:红色粉末是____

(实验探究)某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下图装置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Ⅰ组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 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 g

Ⅱ组

洗气瓶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180.0 g

洗气瓶和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83.1 g

(交流讨论)

1)应该选择___________组的实验数据来计算确定组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假设____(填序号)成立。

2)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B的连接处?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1)从环保角度,该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以防发生爆炸。检验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用2000t含氧化铁75%的赤铁矿,可炼出含铁97%的生铁_________________吨?(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小组取形状和大小均相同的镁片,锌片,铝片、铁片,分别与5%的稀硫酸反应,测得反应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镁>>>铝。为什么实验结果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不完全一致呢?小组同学猜想可能的原因,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说明:实验中所用酸的体积相等且足量)

实验序号

操作

反应速度

取形状和大小均匀相同的镁片、铝片、铁片、锌片,________。放入试管中,分别同时加入

5%的稀硫酸

镁>锌>铁>铝

10%的稀硫酸

镁>锌>铁>铝

5%的稀盐酸

镁>铝>锌>铁

10%的稀盐酸

镁>铝>锌>铁

(1)上述实验中横线处的操作是__________。设计实验Ⅰ、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实验_____(填序号),初步判断铝与酸反应的速度在排序中出现变化的原因可能与_____有关,某同学向铝与不同浓度稀硫酸反应的试管中加入等量氯化钠固体,发现反应速度均明显变快,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后,同学们绘制了本次探究实验中铝与稀盐酸反应的下列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溶质主要含NaClMgCl2等)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

1)工业生产中,加入试剂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试剂②的名称为______

2)写出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电解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河水B.稀释浓硫酸

C.检查气密性D. 铁丝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金属锰(Mn) 的活动性位于铝和锌之间,请预测硫酸锰(MnSO4)的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经查阅资料,锰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

物质

MnO

Mn(OH)2

MnCl2

Mn(NO3)2

MnSO4

MnCO3

在水中的溶解性

不溶于水的草绿色粉末

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可溶于水形成淡红色溶液

溶于水形成淡红色溶液

溶于水形成淡红色溶液

难溶于水的粉红色固体

限选试剂:MnSO4溶液、(NH4)2CO3溶液、Na2SO4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镁条、铜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C.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D.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来源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_________(写出一种)

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4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_____(选填ABCD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D、以上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①能够与含Ba2+的可溶性盐反应

MnSO4溶液中含BaSO4难溶于水。

取少量MnSO4溶液于试管中,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则预测成立。

②能够与_____(填物质类别)反应

_____

取少量MnSO4溶液于试管中,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则预测成立。

③能够与_____(填物质类别)反应

_____

取少量MnSO4溶液于试管中,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则预测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