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相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析:A、设物质的量都是1摩尔再进行计算B、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再计算氧原子数之比分析;C、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分析;D、根据原子总数的计算考虑.
解答:解:设SO2和SO3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
A、SO2和SO3的质量比为64:80=4:5,故A说法错误;
B、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则所含O原子数之比为1mol×2:1mol×3=2:3,故B说法正确;
C、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为1mol:1mol=1:1,故C说法正确;
D、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则原子总数之比为1mol×3:1mol×4=3:4,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并结合原子、分子个数的计算方法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荆州)为检验某火力发电厂(以煤为燃料)排放的废气中是否含有CO,实验中学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将收集来的气体样品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检验.已知装置的连接顺序是丙→甲→乙,且其中的药品均足量.
(1)请填写装置中接口的连接顺序:
(e)
(e)
(f)
(f)
→( a )→( b )→
(c)
(c)
(d)
(d)

(2)实验中装置丙的作用是
除去废气中的CO2、SO2等气体
除去废气中的CO2、SO2等气体

(3)证明废气中含CO的实验现象是
甲中玻璃管内的红色物质变成黑色物质,乙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甲中玻璃管内的红色物质变成黑色物质,乙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调查发现,该发电厂周围经常降硫酸型酸雨.你认为上述实验里装置丙中发生的反应有(用化学方程表示):
CO2+2NaOH=Na2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SO2+2NaOH=Na2S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探究二氧化硫、亚硫酸钠(Na2SO3)等物质的某些性质.
【查资料】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类似于二氧化碳,SO2+2NaOH═Na2SO3+H2O
②二氧化硫易溶于水;③亚硫酸钙(CaSO3)白色、难溶于水.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吸收掉二氧化硫后,再打开止水夹.
(1)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倒吸入烧瓶,烧瓶中溶液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倒吸入烧瓶,烧瓶中溶液变浑浊

(2)根据上述现象能否直接得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原因是
不能,也可能是二氧化硫溶于水、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造成的
不能,也可能是二氧化硫溶于水、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造成的

(3)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提出新问题:烧瓶内液体的溶质可能是什么?
【猜想】猜想①: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②: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你还需补充的猜想:溶质是
氢氧化钠和亚硫酸钠
氢氧化钠和亚硫酸钠

【设计实验】请你为这三种猜想设计实验验证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从烧瓶内取少量反应后的澄清溶液(或液体)两份,一份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另一份加入碳酸钠溶液
从烧瓶内取少量反应后的澄清溶液(或液体)两份,一份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另一份加入碳酸钠溶液
若加入澄清石灰水后有沉淀生成,则溶质是氢氧化钠和亚硫酸钠;若加入碳酸钠后有沉淀生成,则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若加入二者后均无明显现象,则溶质是氢氧化钠
若加入澄清石灰水后有沉淀生成,则溶质是氢氧化钠和亚硫酸钠;若加入碳酸钠后有沉淀生成,则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若加入二者后均无明显现象,则溶质是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相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 A.
    SO2和SO3的质量比为1:1
  2. B.
    SO2和SO3所含氧原子个数比为2:3
  3. C.
    SO2和SO3分子个数之比为1:1
  4. D.
    SO2和SO3所含的原子总数之比为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含有大量的溶液中:K可共存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则反应的

C.将SO2通入溶液中:+2HClO

D.在某钠盐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中的一种或多种,当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气泡,溶液颜色变深但仍澄清,阴离子种数减少3种,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