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AD相连可制取的一种气体是 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将BC相连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操作有:a停止加热b固定试管c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d装药品和放棉花e加热收集氧气上述过程中缺少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将该操作编号为f,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查阅资料:在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根据所查资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1)略

2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是固体石灰石和液体稀盐酸,反应条件是常温,适用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A(或氧气也可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能溶于水,所以只能用D收集;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氯化钙,方程式:CaCO3+ 2HCl = CaCl2+ H2O + CO2

(或2H2O22H2O + O2)。

3连接好装置,装入药品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操作步骤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式管:点燃酒精灯加热:收集氧气,:将导管从水槽中撤离出来,: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f d b e c a

4)氨气需要加热固体制取,适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B,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E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经研究发现,铝元素能损害人的脑细胞,从而导致神经传递系统受阻,引起老年痴呆,因此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月对铝元素的摄入量应控制在0.004 g以下。油条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食品之一,100 g油条约含0.474 g明矾〔KAl(SO4)2·12H2O〕。问:

(1)明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

(2)若按一天食用100 g油条计算,铝元素的摄入量是否超过安全摄入量?

(3)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少吃油条外,还应该注意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实验室中制取常见气体,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装置可以组合出多套制取氧气的发生、收集装置,请写出其中的两种组合: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装置不重复使用),其中一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如果选择B制取某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生成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该气体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__________

t2℃时,将3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

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

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

若要将a点的甲溶液转化为b点的甲溶液,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H+和碱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OH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请根据以下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用酚酞试液

(1)向一锥形瓶中倾倒20g质量分数为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______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2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用___________的方法(填一操作名称)使其析出。用酚酞作指示剂可逐滴控制酸、碱溶液反应的量,视觉效果灵敏,操作简便。

【实验2】用pH试纸

(2)向一支试管内倒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滴入盐酸,边滴边振荡。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沾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因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反应进程,需间隔数滴多次检测溶液的pH,所以每使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前,必须进行__________的预处理。

【小 结】

(3)除了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外,还可用________________(填方法)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铁锈蚀的影响因素,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 将3枚洁净的铁钉同时置于如图所示环境下的试管中,观察铁钉锈蚀情况。

【实验现象】3天后,Ⅰ、Ⅲ中铁钉不生锈,Ⅱ中铁钉明显生锈。

【获得结论】

(1)对照实验Ⅰ、Ⅱ,可知铁锈蚀的条件之一为

(2)防止铁锈蚀的一种方法是

【拓展探究】

(3)小明发现海边的铁器很容易生锈,从而猜测氯化钠能加快铁的锈蚀。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硝酸钾和氯化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图所示,看图回答问题:

(1)60℃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_g;

(2)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试举出两种使它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3)40℃时,向装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42g氯化钾,充分搅拌后静置,所得的溶液是该温度下氯化钾的________溶液(饱和不饱和”),其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氧气是我们学习过的重要物质。

(1)某同学准备用20g氯酸钾和5g二氧化锰混合后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实验步骤有:①点燃酒精灯②组装仪器③用排水法收集④停止加热⑤检查气密性⑥从水槽中移出导管⑦装药品⑧固定好试管。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该同学在实验时误将5g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氯酸钾分解速率会加快

B.高锰酸钾也能催化氯酸钾分解

C.与加热20g氯酸钾和5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相比,该方法最终获得的氧气更多

D.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有三种固体物质剩余

(2)该同学收集了三瓶氧气并进行如下实验:

装置中A中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装置B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若装置C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铁丝在集气瓶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

②氧气纯度不够

③将铁丝进行打磨

④铁丝绕在火柴上,点燃火柴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 爆炸

C. 钢铁锈蚀 D. 洗洁精除油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