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氢分子:2HB.两个硫酸根离子:2SO42-

C.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H2O-2D.两个氮原子:N2

【答案】B

【解析】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A、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两个氢分子表示为:2H2;故错误;

B、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硫酸根离子表示2SO42-;故正确;

C、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可表示为;故错误;

D、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故错误。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8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5

B.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可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乙固体

C.分别将60℃的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此时甲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

D.60℃时,向14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先加50g水,再加20g甲物质,充分溶解后溶液仍饱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次实践活动中,某环保小组的同学对甲、乙、丙三个厂排出的废水进行探究,得知三个厂的废水中分别含有Na2CO3NaOHHCl中的任意一种,经实验获悉,a点的废水pH=3,甲厂废水流经b点,与乙厂废水相遇时,无明显现象,乙厂“排出的废水中溶质为_____。取少量处理池中废水,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

[提出问题]处理池中水样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 NaClNaOHNa2CO3 . NaClNa2CO3. NaClNaOHHCl

小明质疑有一种猜想不合理,理由是_____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活动进行问题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活动一

取少量废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_____,观察现象

有气泡产生

猜想Ⅱ正确

活动二

①取少量废水于试管中, 加入过量的_____溶液

白色沉淀

猜想I正确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

_____

[反思评价]

1)小明同学认为活动一不合理,理由是_____

2)活动二中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为了防止水体污染,请你对废水的综合利用提出一点合理化建议:_____(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学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的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把一颗绿豆大的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稀溶液中,并未观察到红色固体、而是看到了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为此,他们开展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钠是一种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能跟氧气反应,还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做出猜想)

猜想1: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碱,生成的碱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猜想2: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碱,生成的碱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解释

实验一

用小刀切一颗绿豆大的金属钠投入到装有少量蒸馏水的烧杯中

金属钠漂浮于水面上并迅速移动,伴有嘶嘶的响声及白雾。不规则钠慢慢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随后逐渐变小,最后消失。将盛满水的试管倒扣在金属钠上,收集到一种气体,点燃时产生轻微的爆鸣声

①金属钠的密度比水的 ______

②反应放热,金属钠的熔点 ______

③生成了氢气

实验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④反应后的溶液呈 ______ 酸性”“中性碱性

⑤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

实验三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试管中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1成立。

(拓展思考)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其目的是隔绝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取装置如下,请回答: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若用氯酸钾为原料制取并收集较纯的O2,装置的组合应该选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装入药品之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选择该发生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中通常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 C2H2)气体,但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而引起装置炸裂。若选图中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乙炔气体,则发生装置仍有不足,请你给出在上图原装置基础上的具体改进方法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⑧的名称是_____,实验室用_____(填药品名称)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当制取较多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仪器的组合是_____(选填序号),选择该发生装置的依据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_____

2)若用图2装置检验二氧化碳,试管中的试剂名称是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n%)随时间(t)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下图化学实验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得的氧气用来做如图E所示的实验,最好用_________法收集氧气。发现F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选用B作为发生装置可制取___气体,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若用装置C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填“①或“②”)端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Ⅲ的名称为_____

2)操作Ⅳ中为尽量减少飞溅,可以采取的操作是_____

3)精盐和粗盐质量的比值为产率,下列操作会造成产率偏低的是_____

A 操作1称量时天平指针偏左

B 操作Ⅱ加足量的水,使食盐全部溶解

C 蒸发后,所得精盐潮湿

D 蒸发后所得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