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稀硫酸中加入少量下列固体,溶液酸性的强弱程度不变的是(???)
A.氧化钙
B.碳酸钠
C.硝酸银
D.银
【答案】分析: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与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有关.
解答:解:A、氧化钙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氢离子的浓度会发生改变,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改变.错误;
B、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氢离子的浓度会发生改变,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改变.错误;
C、硝酸银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银和硝酸,但是氢离子的浓度不变,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不变.正确;
D、稀硫酸和银不能反应,氢离子的浓度不会发生改变,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不变.正确.
故选CD.
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40、铝是重要的轻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电讯和建筑等领域.铝亦有其特殊的性质,试根据以下信息填空或简答.
(1)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铝比锌
.但是将铝片和锌粒分别投入稀硫酸中,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却比锌粒少而慢.为了探究铝与酸反应的规律,小强将已被砂纸打磨过的相同大小的6枚铝片,分别放人下表所示溶液中进行实验
溶液 现象 溶液 现象 溶液 现象
①稀硫酸 ③稀硫酸(加入少量Na2SO4固体) ⑤盐酸
(1:4)
+
②稀硫酸
(加热)
+ ④稀硫酸(加入少量NaCl固体) + ⑥盐酸
(37%)
++
注:“一”表示铝表面产生气泡很小且慢;“+”表示铝表面产生气泡较大且快.
“1:4”表示用1体积的37%浓盐酸与4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
根据上述表格内容,你认为铝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除了跟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外,还可能受到
温度
酸的种类
酸中含有的盐的种类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小芳将长条状铝片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片刻,轻轻摇动铝条,受热一端会左右摇晃,却不像蜡烛那样滴落.为究其原因,小芳查阅资料得知:铝的熔、沸点分别是660℃、2460℃;氧化铝的熔、沸点分别为2054℃、2980℃.
请解释上述实验现象:
因为铝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的熔点和沸点很高,不容易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1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 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后,发现没有先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小田同学得出的结论显然是不正确的,理由是
如果盐酸过量,最后溶液也会显示无色
如果盐酸过量,最后溶液也会显示无色

(2)请你设计两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编号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取样品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仍为紫色
溶液仍为紫色
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取样品加入
Na2CO3(Fe)
Na2CO3(Fe)
有气泡产生
盐酸过量
盐酸过量
(3)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象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其中,依据图2所示现象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①②③
①②③
(用序号表示).
①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②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③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④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如图1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 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后,发现没有先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小田同学得出的结论显然是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
(2)请你设计两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编号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取样品加入紫色石蕊溶液______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取样品加入______有气泡产生______
(3)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象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其中,依据图2所示现象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______(用序号表示).
①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②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③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④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右图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 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后,发现没有先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 小田同学得出的结论显然是不正确的,理由是                                 

(2) 请你设计两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编号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取样品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__________

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取样品加入___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________________              

(3)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像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其中,依据图示现象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①                 ②                   ③                ④

①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②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③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④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如图1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 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后,发现没有先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小田同学得出的结论显然是不正确的,理由是   
(2)请你设计两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编号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取样品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取样品加入    有气泡产生   
(3)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象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其中,依据图2所示现象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用序号表示).
①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②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③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④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