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皮蛋又称松花蛋,因其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某兴趣小组在市场上获得了少许腌制皮蛋的原料。拿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将该固体混合物放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澄清滤液B。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A是什么?

(2)无色滤液B中的溶质有哪些?

【查阅资料】腌制皮蛋的原料配方是少量NaCl、CaO和过量的固体混合物。

【理论推理】白色沉淀A,请写出生成该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滤液B中含有、NaOH、NaCl三种溶质。

【实验验证】为证明滤液B中存在的三种溶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

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

______

滤液B中含有、NaOH、NaCl

II

取少量步骤I中所得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

______

III

另取少量步骤I中所得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加入 ______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拓展提升】

向步骤I中加入过量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小妮同学认为若将步骤I中的溶液换为溶液,进行以上实验,最终也能证明滤液B中存在的三种溶质。你认为是否合理______合理不合理

小轩同学认为向滤液B中先加入酚酞溶液,后加入过量的溶液,也能得出滤液B的溶质中含有NaOH的结论,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

【答案】 Ca(OH)2+Na2CO3═CaCO3↓+2NaOH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硝酸银 验证并除去溶液中的Na2CO3 不合理 同意;加入Ba(NO3)2溶液后,若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红色不褪去,就证明溶质中含有Na2CO3NaOH

【解析】【理论推理】根据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白色沉淀ACaCO3,生成该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实验验证】Ⅰ、硝酸钡与碳酸钠会产生碳酸钡白色沉淀,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B中含有Na2CO3;Ⅱ、取少量步骤 I中所得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溶液呈碱性,说明滤液B中含有NaOH;Ⅲ、另取少量步骤 I中所得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可以除去硝酸钡,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B中含有NaCl;【拓展提升】(1)向步骤 I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的目的是验证并除去溶液中的Na2CO3;(2)加入BaCl2溶液会引入氯离子,无法证明氯化钠的存在,故不合理;(3)向滤液B中先加入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溶液呈碱性,说明滤液B中含有NaOH,后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B中含有Na2CO3;故也能得出滤液B的溶质中含有Na2CO3NaOH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过氧化氢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化学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的某些性质进行了研究。

Ⅰ.不稳定性

1)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还测量收集的氧气体积),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

3)已知:常温常压下,氧气的密度为1.33gL1.实验小组称量了10g溶质质量分数为 6%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如果将该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全部放入锥形瓶中,则选择规格为_____mL(选填“50”、“200”或“250“”)的量筒收集氧气较为合适。

4)实验小组同学还探究了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相关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H2O2溶液的浓度%

30

30

30

H2O2溶液的体积/mL

6

6

6

温度/

20

35

55

MnO2的用量/g

0

0

0

反应时间/min

40

40

40

收集O2的体积/mL

0

1.9

7.8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

Ⅱ.腐蚀性

(查阅资料)H2O2溶液有一定的腐蚀性。

(进行实验)将铜片分别浸泡在以下3种溶液中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下表:

编号

实验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蓝,缓慢产生细小气泡

无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

5)实验的作用是_____

6)实验中铜片被腐蚀的反应为Cu+H2O2+H2SO4CuSO4+_____,请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交流)

7)小红同学提出,实验中除发生(6)所给的反应外,还发生了另一个反应导致有细小的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设计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装置图用序号填空)

(1)写出编号①和②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KMnO4制O2时,应选用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室制取H2时,应选用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已知MnO2固体和浓盐酸混合共热可制得氯气(Cl2),则应选用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

(3)有一名同学欲用F装置收集CO2,则CO2应从导管口______(填字母,下同)通入。另一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氧气,则O2应从导管口______通入。

(4)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来制取氧气,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小王同学对“双氧水分解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双氧水分解快慢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可能与二氧化锰的形状有关;猜想二:可能与温度有关.

(设计并实验)小王同学用8mL3%的双氧水和二氧化锰进行了如下实验(反应进行10s时,H2O2均有剩余);

实验编号

温度℃

二氧化锰的形状(均取0.4cm

收集到氧气的体积/mL(时间均为10s

20

颗粒状

a

30

粉末状

b

30

颗粒状

c

20

粉末状

d

1)欲探究温度对”双氧水分解快慢“是否有影响,应该比较__________(填“a”“b”“c”或“d”)的大小;若粉末状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好,那么__________(填“a”“b”“c”或“d”)

2)其他条件相同,双氧水浓度可能会影响催化效果,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_____

3)小王同学还是用了压强传感器测不同质量二氧化锰对双氧水分解快慢的影响.他在8mL3%的双氧水中分别加入了0.03g0.06g0.08g0.12g0.24gMnO2.测得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曲线的斜率表征催化反应的速率).请你观察图,并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

_____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黑火药由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组成。爆炸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NO3+S+3CK2S+N2↑+3CO2。下列有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A. K2SS元素的化合价为﹣2

B. N2“2”表示两个氮原子

C. “3CO2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

D. KNO3KO元素的质量比为13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通常利用如图装置制取氧气。

写出KClO3MnO2作用下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有以下异常现象:

a.利用排空法收集氧气有异味;

b.颗粒状MnO2变得更细。

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探究(I)利用排空法收集的氧气有异味

查阅资料:KClO3MnO2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

2KClO3+2MnO22______+Cl2↑+O2

2KMnO4K2MnO4+MnO2+O2

Cl2+K2MnO42KCl+MnO2+O2

(1)写出横线物质的名称______,其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猜测利用排空法收集氧气有异味的物质是______

探究()颗粒状MnO2变得更细

学习小组通过讨论猜测:是因为MnO2也参加了化学反应。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并验证MnO2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

实验一

KClO3加热至融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一段时间后复燃

KClO3受热要分解产生氧气;

实验二

加热MnO2,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______

MnO2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取适KClO32g ______

木条迅速复燃

MnO2 ______ (加快减慢”)KClO3的分解

实验结论:MnO2KClO3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归纳反思:该小组的实验结论受到其他小组的质疑,为此该小组又补充以下实验:

(1)待试管完全冷却后,向实验三的试管中加蒸馏水,将混合物全部转移至烧杯,过滤(MnO2不溶于水,其他物质均能溶于水),洗涤沉淀,烘干,称量,目的是验证______;称量所得固体质量______

(2)设计实验验证催化剂的另一个特点,实验方案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 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 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 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FG是九年级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C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F是红色固体,D是一种浅绿色溶液,B是一种气体单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的转化关系:

1F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C→A反应的现象为______

3)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

4C+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