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将一瓶盐酸分成三等份,并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再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镁、锌、铁三种金属.等反应结束后,三种金属均有剩余,且剩余金属质量为m(镁)>m(铁)>m(锌).若镁、铁、锌生成氢气的质量分别用a、b、c表示,则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A.a<b<cB.a=b>cC.a>b=cD.a=b=c

分析 由题意可知,三份相等的盐酸分别与镁、铁、锌充分反应掉,生成物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盐酸.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产生的三份氢气的质量是相等的.

解答 解:据题意三种金属均有剩余,可知盐酸全部反应掉,
由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可见生成物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盐酸,
又因三份盐酸质量是相等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生成物中三份氢气的质量是相等的.
故此题答案为:a=b=c,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这一概念,因为盐酸全部反应掉,所以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无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找出隐含条件,问题迎刃而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化学用语中“2”的含义叙述不正确是(  )
A.Cu2+的“2”表示铜的化合价是+2
B.2O2的前面的“2”表示氧分子的个数是2
C.C2H5OH中的“2”表示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的碳原子个数是2
D.2O中的“2”表示氧原子的个数是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小波用实验方法区别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记作A、B).
(1)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A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则A溶液与Na2CO3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2NaCl+H2O+CO2↑;
(2)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B溶液中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3)下列试剂中还能区别A、B两种溶液的试剂有①④(填序号).
①石蕊试液   ②CuSO4溶液   ③醋酸溶液   ④Ba(OH)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表示的是同种原子
B.②易与③结合,形成稳定的纯净物
C.①②③都是原子失电子后形成的粒子
D.①②所表示的粒子所具有性质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根据下列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回答:
(1)若乙的溶液是浅绿色,Y是红色固体,则X是铁(或Fe)
(2)常温下乙是一种无色气体,则X是碳(或C).
(3)在常温下若甲是固体,乙为无色液体,则X是氢气(或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20℃时,把30 g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D.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在100g水中溶解100g KNO3晶体,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0%,当对该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加入11g KNO3晶体52.4%;
(2)倒出一半溶液后再补充50g水3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水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
(1)接通电源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2)正、负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
(3)上述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水$\stackrel{通电}{→}$氧气+氢气.
(4)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可行的是BD.
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生长  B.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5)将浑浊的河水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用此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用化学符号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2)空气中最多的元素N
(3)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      
(4)两个铜原子2Cu
(5)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钙离子Ca2+             
(6)画出硫原子结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