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a对应的甲、乙两种溶液,溶质的质量相等

B. t3℃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

C. t2℃时,c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 将t3℃时,甲、乙两种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都能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A、a点表示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是甲乙两种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因为与溶液的质量有关,故错误;

B、t3℃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有关,故错误;

C、c点是t2℃时,甲的不饱和溶液,是乙的过饱和溶液,故c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正确;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故降温到t1℃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依据下表回答问题:

(1)表中14号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___________元素相似;

(2)通过上表的分析可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该元素原子核外的_____________

(3)在化学反应中,铝原子失电子形成铝离子,写出铝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

(4)钠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2H4)是氮和氢形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工业上利用尿素法生产肼,同时得副产品十水碳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资料)①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Cl2+H2O==HCl+HClO;

③制肼过程的反应为CO(NH2)2+NaClO+2NaOH==N2H4+Na2CO3+NaCl+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尿素不能与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生成氨气,造成肥效流失

B. Cl2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C. 从母液中分离出十水合碳酸钠晶体,可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

D. 从后续反应过程来看,若要使原料利用率最佳,合成次氯酸钠时投入的液氯与烧碱的质量之比为71 :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的本质。

(1)下表为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H

He

O

F

Na

S

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表中氧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

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具有的电子层数。上表所列的6种元素中,位于第一周期的元素有_____种。

③氟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所形成离子的离子符号为_____

④由上表中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该化合物为_____

(2)如图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示意图

①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和溶液在生活、生产和化学实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上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切断装置中的电源,用_____分别检验a、b两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

(2)上图乙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①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P点,则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

②若A中含有少量B,提纯A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

③有同学说:“t2℃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0% 。”这种说法对吗?_____(填“对”或“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可燃性气体X可能含有H、C、O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在空气中点燃X(夹持仪器已略去)

已知: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分析推断:

(1) 若无水硫酸铜变蓝,澄清石灰水未出现浑浊,则X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 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则X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 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 若无水硫酸铜变蓝,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则X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且X _______(选填字母编号)

A. 只能是纯净物B. 只能是混合物C. 既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几种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B、C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添加的液体直至 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某同学要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最佳装置组合是________

(4)待氯酸钾完全分解后,若想在反应后的固体中提取出氯化钾,可经过以下三个操作: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便可得到少量的氯化钾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和氢氧化钠混合粉末。已知:2Al+2NaOH+2H2O=2NaAlO2+3H2↑,小勇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疏通剂中铝的质量分数。

Ⅰ.取样品20g,倒入容积为200mL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总质量m1

Ⅱ.打开活塞,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直到没有固体剩余,静置一段时间,测出总质量m2。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总质量m1

反应后总质量m2

371.84g

371.24g

回答下列问题:

(1)请计算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是____

(2)以下情形会导致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低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实验装置漏气

B. 在反应过程中有水蒸气逸出

C.向锥形瓶中倒入样品时,撒出了部分粉末

D.没有等装置中氢气全部排尽就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金属活动性,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铜不反应而锌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老师告诉学生,铜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也能反应且产生气体。

(提出问题)铜与浓硫酸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其中气体是什么?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作出了猜想。

猜想一:氢气;

猜想二:二氧化硫;

猜想三:氢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和碱性溶液反应

(2)H2+CuOCu+H2O

(实验探究)师生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部分仪器省略),请完成下列表格。

主要实验步骤

主要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

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

有二氧化硫生成

②点燃装置D处酒精灯

装置D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正确

③停止加热,将铜丝上提,向装置A中玻璃管鼓入空气

/

/

④冷却,将A中液体用水稀释

A中液体变为_____

有硫酸铜生成

(表达交流)

(1)在步骤③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

(2)请完成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_____

(反思拓展)

(1)若将装置A中铜丝换成锌片,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变小,装置D玻璃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

(2)下列各组药品能够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的是_____(填序号)。

①锌、铜、稀盐酸②锌、硫酸铜溶液③锌、铜、氯化镁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