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事       实解     释
A用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分子在不断运动
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微粒间的间隔变大了
C森林大火,设置隔离带使可燃物远离燃烧区
D草堆着火,用水浇灭降低草堆的着火点
A.AB.BC.CD.D

分析 学会利用分子的性质和特征:分子体积质量很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分析处理问题.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解答 解:
A、用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因为搜救犬闻到了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正确;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故正确;
C、森林着火设置隔离带的目的则是利用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的原理灭火,故正确.
D、用水灭火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故错误;
答案: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和特征得知识,会利用分子的性质和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通过日常生活的现象归纳总结分子的性质和特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红色物质附着于铝片表面

②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③烧杯底部出现红色沉淀和白色沉淀

(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

(2)现象①和现象③中的红色物质均为Cu,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经检验,现象②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甲同学猜测可能是氯化铜溶液显酸性,经pH计检验,pH_____7,证实了甲的猜想。

(4)探究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

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亚铜(CuCl)。

CuCl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查阅资料】

①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Cu(NH3)2+和Cl-。

②Cu(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Cl-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进行实验】

①取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充分洗涤;

②向其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

③取其中一份无色溶液……

④将另一份无色溶液放置于空气中……

以上步骤③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步骤④的现象是________。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固体是CuCl。

【反思与评价】Al和CuCl2溶液反应为什么会出现CuCl呢?

丙同学猜测: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

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取Cu粉与15% CuCl2溶液混合,无白色沉淀产生。

(5)丙通过分析Al与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改进了实验,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改进之处是________。

(6)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还不够严谨,还应考虑________对Cu与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请根据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回答:

(1)写出“X”的元素符号Mg;“Y”的名称铁“Z”单质的颜色紫红色
(2)Y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3)探究X、Y的活泼性顺序的一种方法是除金属X外还需要一种试剂,则该试剂的为稀盐酸、稀硫酸、硫酸亚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气体
C.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磷立即燃烧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请标出下列有下划线的元素化合价:SO3    KMn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B.消毒酒精C.鲜奶蛋糕D.矿泉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如图所表示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BD(写图示编号).
(2)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 B的分子个数比为2:1.
(3)依据此图从微观角度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芝山公园举办菊花展,可闻到菊花的香味: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振荡,体积小于2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3)氧气与臭氧(化学式O3)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为了形象展示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见图),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子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