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如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53.2

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填增大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_____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如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答案】36.6 增大 饱和溶液 23.1% 碳酸钠饱和溶液 Fe+2HClFeCl2+H2 AC

【解析】

1)由表格可知,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故填:36.6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的100g水中最多溶解碳酸钠21.8g,此时加入30g不能完全溶解,形成了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39.7g,完全溶解了,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3.1%;故填:增大;饱和溶液;23.1%

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该温度下,溶解度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小,故填:碳酸钠饱和溶液;

2)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铜与稀盐酸不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的质量增加,当铁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不再改变;随着铁的反应,金属混合物的质量不断减小,当铁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是铜.故填:Fe+2HClFeCl2+H2A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红同学向盐酸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x)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a点时,溶液中Na2CO3正与BaCl2发生反应

B.②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b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C.③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c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

D.④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d点时,溶液中BaCl2与Na2CO3恰好反应完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硫酸铜在纺织、印刷等行业有广泛用途。

一、探究硫酸铜的制备

工业上可用铜屑、空气与稀硫酸在80℃条件下制备硫酸铜。如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实验

室模拟工业制备硫酸铜的装置。

1)多孔球泡的作用为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二、探究硫酸铜的性质

实验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将铁粉投人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O24KI4HC2I24KCl2H2OI2为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研究性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2)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2,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则该气体中______SO2(填)。

3)乙同学认为只有O2,则可用是________________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4)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实验结论)A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证明无O2B中观察到____________,证明该气体是H2

(实验反思)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_____________以确保安全。

实验二:小组同学又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CuSO4溶液中得到一种蓝绿色固体,将蓝绿色固体充分灼烧生成了CuOH2OCO2,从而确定其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可表示为CuX(OH)YCOZ

(定量探究)为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小组同学准确称取蓝绿色固体320g,用如下装置(夹持仪器未画出)进行实验。

步骤1:打开止水夹K1K2,关闭K3,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K1K2,打开K3

步骤2:点燃酒精灯,待C中硬质玻璃管中固体完全变成黑色粉末,打开止水夹K1,继续通入空气至冷却到室温。

(问题与讨论)

5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

6)硬质玻璃管中固体完全变成黑色粉末后继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

(数据处理)

7)若实验结東后,称量反应前后D装置增重36gE中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为197g。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列出计算过程)。

8E中用Ba(OH)2饱和溶液代替澄清石灰水的原因有:

B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aCO3,生成沉淀的质量大,称量误差小

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055型驱逐舰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研究所设计、江南造船厂与大连造船厂共同承建的、装备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新型舰队防空驱逐舰。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及隐形性能,该舰可以成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实力担当,更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利剑先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驱逐舰的舰体用到了钛合金,钛合金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2)055驱逐舰采用燃油驱动,该舰在行驶过程中能量转化全过程是_____________

(3)在制作该驱逐舰时,常用乙炔(C2H2)进行焊接金属,实验室可以用电石(CaC2)和水反应制得乙炔气体,同时生成一种碱。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为②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H2SO4+2NaOH═Na2SO4+2H2O

B. 2H2O2H2↑+O2

C. 2CO+O22CO2

D. Fe+CuSO4═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探究)

同学们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对比两处白磷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由此可知实验室中的白磷应保存在_____中。

3)同学们通过学习还知道,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除了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外,还取决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请你选择一个因素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目的:_____

实验操作;_____

实验现象: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取一定量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50克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

A.6.4克 B.3.2克 C.1.6克 D.0.8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中____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与气体溶解度的变化相似(填“甲”或“乙”或“丙”);

(2)将℃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甲___乙 (填“>”或“<"或“=”);

(3)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的方法提纯甲;

(4)将℃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хх”钙片商品标签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该钙片主要成分碳酸钙,主要成分碳酸钙由_____种元素组成.碳酸钙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每片钙片中至少含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确认标签中碳酸钙的含量是否真实,决定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目标:测定该钙片主要成分碳酸钙的含量.

实验原理:取一定质量的钙片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测量生成的CO2的质量(已知该状态下CO2的密度),然后计算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利用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再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

实验方案: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过思考提出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请你参与他们对实验方案的讨论、取舍.

方案一;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反应后右侧注射器(注射器最大量程为20mL)内收集到气体

的量来进行计算.

1)同学们观看了他的设计后,都认为该方案中样品的取用的量需要一定的控制,这是因为_____

2)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注射器的摩擦会影响生成的CO2的完全收集.

方案二: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与甲同学的相比,仅仅在收集方法上不同.

1)同学们观看了他的设计后,都认为所测得CO2气体的体积将会_____(填偏大或偏小),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____,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广口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2)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把装置改进后测得生成的CO2气体体积会偏大,你认为他们的最主要理由是_____

方案三: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同学们观看后一致认可他的设计,并按照他的思路设计了以下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加入10片钙片和水;

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带有刻度的玻璃管);

AB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

液面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 mL(经查,该气体密度为ρg/L);

计算气体的质量.

实验反思:

1)丙同学在实验前将钙片全磨成粉末状,你认为他的目的是:_____

2)同学们都认为丙同学的设计中最经典的是连接仪器A和仪器B的橡胶管E,你认为橡胶管E的作用是:_____

3)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时,如图准备好装置,在CD两管中装好水且液面相平,提高D管,_____,则气密性良好;

4)通常实验前须估算药品用量,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盐酸的量不足,应中途加酸还是重新实验:清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

实验结论:经多次实验(钙片都是10片),所得CO2气体的平均质量是6.82g,请你最后计算确认标签中碳酸钙的含量是_____(填“真实”或“不真实”)的.(最后一空不需要写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