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初中一次课外活动举行了一次有趣的比赛:谁的四轮车一次运行的距离最远.初三化学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一辆小车,他们往试管中加入两试种剂,塞紧塞子,通过产生的气体喷出时的反冲力,使小车向前运动了.(可选择的试剂:①碳酸钙,②生石灰,③10%的稀盐酸,④10%的稀硫酸)

1)测得10%的稀盐酸比10%的稀硫酸pH小,则10%的稀盐酸酸性更_____(填).

2)理论上,在加入的两种试剂总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小组选择的最符合比赛要求的试剂应是_____(填序号),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另一小组根据同样的推进原理,但不进行化学反应,也能使小车运动.他们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填化学式).

【答案】 ①③ CaCO3+2HClCaCl2+H2O+CO2 CaO

【解析】

1)pH值越小,代表酸性越强,测得10%的稀盐酸比10%的稀硫酸pH小,则10%的稀盐酸酸性更强.故填:强.

2)生石灰与酸反应,不产生气体,碳酸钙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碳酸钙与硫酸反应,会产生微溶性的硫酸钙,阻碍反应的进行,

理论上,在加入的两种试剂总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小组选择的最符合比赛要求的试剂应是①③;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氧化钙溶于水放热,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CaO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_____b_____

(2)A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试管口要加棉花,原因是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_____(“c”“d”)。若用D装置干燥O2,应装入的药品为_____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小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上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 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作用是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3)通过计算确定需要水的质量是 g,配制时应选择 (填10、50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测溶液pHB. 蒸发食盐水

C. 滴加液体D. 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图略),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错误的是

A.若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则说明该实验一定有放热现象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改用氢氧化钠固体

C.在打开活塞a之前应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

D.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再次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将30g的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 g

2)当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_____方法提纯 甲物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丙相似;

C t2℃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比乙多;

D t2 ℃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

B. 温度低于t1℃时,甲物质溶解度大于乙物质

C. t2℃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乙

D. 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某工厂化验室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1)配制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50 g,需要固体氢氧化钠________g和水__________mL。

(2)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该氢氧化钠溶液40 g,洗涤后溶液呈中性。求在这一定量的石油产品里H2SO4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探究金属的活动顺序

B.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证明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D. 证明分子不断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