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有些食品袋里装有一小袋铁粉作保鲜剂,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使用过且已经生锈的保鲜剂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保鲜剂可能的组成:①只有 Fe2O3 Fe Fe2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探究已使用过的保鲜剂的成份

1)取保鲜剂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认为猜想②成立,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实验探究 2)保鲜剂中 Fe2O3含量的探究

称取保鲜剂样品 1.0g 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 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2)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

3)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玻璃管和保鲜剂的总质量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表中的数据后,得出保鲜剂与反应后固体质量差值0.21g______填标号

a保鲜剂中铁的质量

b保鲜剂中氧化铁的质量

c保鲜剂中氧化铁与通过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差

反应完全后,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______(任意写一条)。

4)(反思评价)图1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

(附加题)(注意: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4分,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探究)在如下图所示,保鲜袋中装有保鲜剂,将O2CO2、湿度(测水蒸气)传感器探头放入保鲜袋中(有少量空气),然后快速向袋内呼出气体直到吹满,再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采集的数据如下图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______(选填“M”“N”“Q”),指出曲线N0~50s内下降的原因______

2)查阅文献得知其他人员使用铁的缓慢氧化原理来测量封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时,可以将氧气消耗至大约1%,但此处氧气剩余含量明显偏高,试解释原因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中,没有生成二氧化碳,但它的含量仍然发生了变化,请根据图像作出解释______

【答案】有气泡冒出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3CO+Fe2O32Fe+3CO2 c 防倒吸或防氧化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Q 水蒸气液化 保鲜剂不足,装置漏气 因为氧气和水蒸气含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

【解析】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1)铁粉作保鲜剂,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取保鲜剂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认为猜想②成立,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3)①装置中发生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保鲜剂与反应后固体质量差值0.21g是保鲜剂中氧化铁与通过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差,故选c

反应完全后,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防倒吸或防氧化。

4)[反思评价]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要有尾气处理装置,图1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实验探究]

1)向袋内呼出气体直到吹满,二氧化碳的体积增加,氧气、水蒸气的体积减少,原点时,只有氧气含量可能达到16.77%,故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Q,指出曲线N0~50s内下降的原因水蒸气液化。

2)其他人员使用铁的缓慢氧化原理来测量封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时,可以将氧气消耗至大约1%,但此处氧气剩余含量明显偏高,原因是保鲜剂不足,装置漏气。

3)实验中,没有生成二氧化碳,但它的含量仍然发生了变化,解释是氧气和水蒸气含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5个磷原子_____________

2)硫酸铁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

3)双氧水分子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制备波尔多液。

某农场需要大量的波尔多液,农场工人就地取材,利用农场废弃的铜渣(只含有铜和一定量的铁),化工厂的废硫酸和农场附近山上的石灰石来制作波尔多液。下面是制作波尔多液的工艺流程图(注:所加试剂及操作均省略):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流程16中发生化学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填流程图中的数字编号)。

2)喷洒波尔多液后,果农的手上和衣服上会残留一些用水洗不掉的蓝色斑点,这些蓝色斑点属于________(填氧化物),在家中洗去衣服上蓝色斑点的是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从 A-E 中选),验满的方法是_____

3)实验室常用_____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其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室常用固态的亚硫酸钠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有毒气体。若选用装置 F 收集二氧化硫,气体从导管口_____(填“a”“b”)端通入,理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各粒子共涉及到_____种元素。

2)各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填字母)。

3 AC所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4)在1-18号元素中,和D所属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有_____ (填元素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知道,乙醇(化学式为 C2H5OH)俗称酒精,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醋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溶液变红。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变蓝。现对乙醇与氧气反应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同学们把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到通红,取出铜丝,发现表面变黑,趁热插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如图),铜丝很快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得到A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

铜丝灼烧后生成的黑色物质是_________,铜丝除了给反应加热外,还起到____________作用。

(提出问题)生成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有同学提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猜想一:SO2 猜想二:CO2 猜想三:醋酸(C2H4O2

(讨论与结论)同学们讨论后发表看法:

小兵认为清想一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小周认为猜想二也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小华认为猜想三有可能正确,原因是醋酸具有挥发性,并有刺激性气味。

(探究活动二)小兰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后,发现猜想三也不正确。请补充完成小兰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______________

同学们再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铜固体,震荡,变蓝色(已知:乙醇遇无水硫酸铜不显蓝色)。老师告诉同学们该反应生成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乙醛(C2H40)。请写出由乙醇生成乙醛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生产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生活饮用水标准》中规定水的总硬度(以碳酸钙计)不超过 450mg/L,测得某水样的硬度为600mg/L,则1吨该水样中含有钙的质量约为________克,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鉴别时加入肥皂水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将其盖灭的原理是________

3)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功能;

4)生产电动汽车需要消耗大量的钢铁,写出工业上以磁铁矿(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为原料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钢铁车身喷漆处理既美观又防锈,喷漆防锈的原理是________

5)对 AgFeCu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下列所选试剂你认为不可行的是________

A.FeAgCuSO4 溶液 B.CuAgFeSO4 溶液

C.FeCuAgNO3 溶液 D.CuFeSO4 溶液、AgNO3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二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如图甲所示,两个等体积的集气瓶分别充满了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现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盖紧玻璃片,振荡。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填“空气”或“人呼出气体”)。该实验的结论为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为研究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将燃烧匙内小木炭块灼烧至红热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将注射器内的纯氧气迅速推入集气瓶内,观察到木炭发白光。该实验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________有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上述两个实验的设计方案,都体现了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现称量该样品15.4g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100g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烧杯内的物质质量为111g。试计算:

(1)碳酸钠中钠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化为最简比)

(2)反应后生成的气体质量为_________g;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