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下列各项中,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
A.熔点:青铜、组成青铜的金属铜和锡
B.质子数:铝离子、铝原子
C.生成H2的质量:10g镁与足量盐酸反应、10g铝与足量盐酸反应
D.20℃时:NaOH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NH4NO3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

分析 A、根据合金的熔点与其组成成分的熔点比较考虑;
B、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C、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氢气的量,然后比较即可;
D、根据NaOH溶于水放热、NH4NO3溶于水吸热分析;

解答 解:A、合金的熔点比它的组成成分熔点要低,故错误;
B、元素是指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铝离子和铝原子都属于铝元素,所以其质子数相同,故错误;
C、M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24g镁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1g镁生成$\frac{1}{12}$克氢气.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27g铝可反应生成3g氢气,即1g铝生成$\frac{1}{9}$克氢气.
故10g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小于10g铝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故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热,温度降低,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合金的特点,元素的概念,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物质溶于水后的吸热、放热现象等,要牢固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下列物质:①液氧②冰水③空气④二氧化碳,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①④(填数字序号,下同);含有氧分子的是①;属于混合物的是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①氦气、水、干冰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He(填化学式).
②某种催化剂可以把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的无毒成分(图1是该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的是N(填元素符号).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与物质的量(填“质量”或“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的物质是一氧化碳.
③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疾--青蒿素(化学式是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化学式是C15H24O5)的贡献,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奖.该两种物质都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每摩尔分子都约含有3.01×1024个氧原子.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比11: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图1所示装置和药品是教材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碳与氧气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
(2)小芳同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的$\frac{1}{5}$.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空气中除氧气外还有其他物质与镁反应.
(3)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同时考虑两点,一是药品(或反应物)只能与氧气反应,二是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4)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图2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45mL).
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填序号).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1mL刻度处才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下列溶液中,溶剂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①碘酒 ②75%的酒精溶液 ③糖水 ④稀硫酸.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空气是人类活动必需的自然资源.工业上常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室常用物质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

(1)工业制取氧气的变化是物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a分液漏斗,b集气瓶.
(3)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择BC或BE装置(填字
母代号),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4)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如何检验氧气已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5)小虎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双氧水的质量双氧水的浓度MnO2的质量相同时间内产生O2的体积
50.0g1%0.1g9mL
50.0g2%0.1g16mL
50.0g4%0.1g31mL
小虎的实验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6)该同学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到发红后,伸进一瓶氧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方法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速效感冒冲剂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对乙酰氨基酚”,其化学式为C8HxNO2,它的化学式量为151,请回答:
(1)对乙酰氨基酚是由4种元素组成的;
(2)对乙酰氨基酚分子中氢、氮原子个数比为9:1;
(3)15.1g对乙酰氨基酚中含有9.6 g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1装置可制取有关气体.

请回答:
(1)仪器a、b 的名称是:a酒精灯;b锥形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如用E 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
(4)实验室也可以用A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试管口无需棉花),推测其反应物是A.
A.NaHCO3 固体B.大理石与稀盐酸C.木炭与氧气
(5)图2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O2 的体积,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当把针筒里的活塞内推时,若看到试管内,导管下端有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根据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回答:

?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铁架台.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BD或CD(填序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装置C中的注射器其作用与装置B中长颈漏斗不同之处是能够控制反应速率.装置D可用于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导气管b口进入.
?用E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6mL水,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于甲图中处a(填“a”或“b”)刻度线保持水平.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掉不下来(如乙图),其原因是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导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