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述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B.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C.混合物与纯净物不同,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组成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吉林省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看到淡蓝色火焰,同时生成水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C.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安徽省阜阳市等五校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下:

(1)搭建B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仪器a之 (选填(“前” 或“后”)放置,实验结束时应

(2)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试验编号药品

大理石

mg,块状

mg,块状

mg,粉末状

mg,粉末状

盐酸(过量)

wg,稀盐酸

wg,浓盐酸

wg,稀盐酸

wg,浓盐酸

Ⅰ.上述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Ⅱ.若要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的影响,可选择实验乙与 对照(选填实验编号)

Ⅲ.除盐酸的浓度外,上述实验研究的另一个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是

(3)Ⅰ.研究发现酸浓度越大,产生气体的速度越快;浓盐酸有挥发性。与甲比较,对丁分析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a.反应更为剧烈 b.最终反应装置中剩余物质的质量更小

c.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更大 d.粉末状大理石利用率更高

Ⅱ.下表中的两个实验,尽管在原料状态、发生装置等方面存在差异,却都能控制气体较平稳的产生.请从实验目的、原理、原料、装置、操作等方面思考后,具体阐述每个实验中气体较平稳产生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目的

原料

发生装置

气体较平稳产生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制取二氧化碳

块状大理石

稀盐酸

A

制取氧气

粉末状二氧化锰

3%的过氧化氢溶液

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北省襄阳老河口市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某课外活动小组从实验废液中回收银,再检验所得银粉样品中是否含有铁粉,王磊同学很快拟定了进一步测定银粉样品中银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步骤:

A.取两药匙样品,加入过量稀硫酸;

B.待充分反应后,取出不溶物;

C.不溶物经洗涤、干燥后称量,记下其质量。

①步骤B中如何判断已充分反应?

②步骤B中主要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_,需要用到的仪器和用品有铁架台(带铁圈)、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王磊同学的设计进行实验__________达到目的(填“能”或“不能”),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北省襄阳老河口市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用化学用语表示:

(1)3个氮气分子:_________;(2)亚铁离子:_________;

(3)天然气是家用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

(4)人们常说“高空缺氧”中的氧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北省襄阳老河口市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

A.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B.隔离可燃物

C.开辟道路以便于运水灭火 D.隔离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晓蒙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发现,在蜡烛刚 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

【提出问题】“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蜡烛完全燃烧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点燃时,灯芯周围的石蜡先熔化,从固态变为液态,一部分熔化的石蜡汽化为石蜡蒸气。石蜡蒸气燃烧产生火焰。

【猜 想】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资料,晓蒙同学提出如下3种猜想

A. “白烟”可能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 “白烟”可能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 “白烟”可能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1)吹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原因是

(2)吹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住“白烟”,烧杯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吹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如图所示)。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有可燃性,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因为

(4)根据蜡烛完全燃烧的产物推出蜡烛的组成中一定有 元素、 元素可能有 元素。

(5)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MnO2粉

C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

FeSO4溶液

CuSO4溶液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D

NaCl固体

泥沙

溶解、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